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郝晓燕
字数:1539
2024-09-22
版名:教育理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对某件事或某项活动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目前,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是小学生语文教学中面临的普遍问题。由于小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他们虽充满好奇心,但缺乏自控能力,个人的兴趣容易发生转移,所以常因为缺乏兴趣而影响个人学习效率和结果。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多种因素均可能造成小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针对这些问题,我总结出一些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途径:
一、趣味教学,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小学教育工作的核心,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场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结合教材,探索新颖的授课方法,创设轻松、快乐、富于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具体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多种方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1.穿插趣事,趣味横生。如在教《会摇尾巴的狼》一课时,可利用趣味故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可以讲一段狼与狗的故事:清朝乾隆执政时有一回,尚书和珅为了讥讽侍郎纪晓岚,一起吃饭时叫手下牵来一条狗,和坤指着狗说:“是狼(侍郎)是狗?”只见纪晓岚眼珠一转指着尾巴说:“上竖(尚书)是狗。”于是,在学生的一片笑声中,老师便可轻松发问:“那么,哪位同学知道‘狼’和‘狗’的区别?”从而开始趣味横生的课程。
2.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如在教李白的《赠汪伦》一诗时,老师可妙趣横生地介绍诗歌背景:“据史书记载,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不过这个汪伦曾经善意地欺骗过诗人李白,而这首诗正是这场骗局的结果。”在孩子们惊奇的眼神中,老师可以绘声绘色地描述汪伦写信将李白“骗”至家中,并与李白结为好友的传奇故事。这个充满悬念的故事既描述了诗歌的背景,又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学习诗歌的兴趣。
3.鼓励表扬,激发兴趣。兴趣归根结底是一种主观感受。一般而言,孩子兴趣的持久程度与接受赞赏、鼓励的次数成正比,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尽量鼓励表扬学生,创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记得在一次诗歌教学课堂上,我班的王利同学忽然举手提问:“老师,这首诗我有不同的读法。”她的举动和错误发音引来同学们的一片笑声,在纠正她的错误后,我大声地说:“大家把掌声送给王利同学,她敢于质疑老师的学习态度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此后,王利同学的语文成绩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可见,鼓励和表扬是树立学生信心、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二、良好家庭环境,巩固深化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常言道,环境造就人。家庭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家庭学习环境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孩子学习兴趣的形成。正如典故“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正是由于拥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最终成就了一番伟业。
在日常家访中,我发现一些父母允许孩子在客厅边看电视边做作业,甚至有些孩子的书桌直接被摆在了客厅里,这种不良的学习环境不适合孩子学习,更不用说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了。我认为,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应该包括以下因素:
1.在家中,孩子应该拥有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使他们能够安静地学习、思考。
2.家长要与孩子充分交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作用不可替代,合格的父母应该是一位引导者,帮助孩子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高孩子学习兴趣。
3.父母要与老师有效沟通。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延伸。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良好习惯,是提高小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需要老师与学生父母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家校共育环境。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小学)
目前,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是小学生语文教学中面临的普遍问题。由于小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他们虽充满好奇心,但缺乏自控能力,个人的兴趣容易发生转移,所以常因为缺乏兴趣而影响个人学习效率和结果。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多种因素均可能造成小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针对这些问题,我总结出一些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途径:
一、趣味教学,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小学教育工作的核心,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场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结合教材,探索新颖的授课方法,创设轻松、快乐、富于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具体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多种方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1.穿插趣事,趣味横生。如在教《会摇尾巴的狼》一课时,可利用趣味故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可以讲一段狼与狗的故事:清朝乾隆执政时有一回,尚书和珅为了讥讽侍郎纪晓岚,一起吃饭时叫手下牵来一条狗,和坤指着狗说:“是狼(侍郎)是狗?”只见纪晓岚眼珠一转指着尾巴说:“上竖(尚书)是狗。”于是,在学生的一片笑声中,老师便可轻松发问:“那么,哪位同学知道‘狼’和‘狗’的区别?”从而开始趣味横生的课程。
2.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如在教李白的《赠汪伦》一诗时,老师可妙趣横生地介绍诗歌背景:“据史书记载,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不过这个汪伦曾经善意地欺骗过诗人李白,而这首诗正是这场骗局的结果。”在孩子们惊奇的眼神中,老师可以绘声绘色地描述汪伦写信将李白“骗”至家中,并与李白结为好友的传奇故事。这个充满悬念的故事既描述了诗歌的背景,又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学习诗歌的兴趣。
3.鼓励表扬,激发兴趣。兴趣归根结底是一种主观感受。一般而言,孩子兴趣的持久程度与接受赞赏、鼓励的次数成正比,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尽量鼓励表扬学生,创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记得在一次诗歌教学课堂上,我班的王利同学忽然举手提问:“老师,这首诗我有不同的读法。”她的举动和错误发音引来同学们的一片笑声,在纠正她的错误后,我大声地说:“大家把掌声送给王利同学,她敢于质疑老师的学习态度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此后,王利同学的语文成绩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可见,鼓励和表扬是树立学生信心、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二、良好家庭环境,巩固深化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常言道,环境造就人。家庭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家庭学习环境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孩子学习兴趣的形成。正如典故“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正是由于拥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最终成就了一番伟业。
在日常家访中,我发现一些父母允许孩子在客厅边看电视边做作业,甚至有些孩子的书桌直接被摆在了客厅里,这种不良的学习环境不适合孩子学习,更不用说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了。我认为,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应该包括以下因素:
1.在家中,孩子应该拥有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使他们能够安静地学习、思考。
2.家长要与孩子充分交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作用不可替代,合格的父母应该是一位引导者,帮助孩子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高孩子学习兴趣。
3.父母要与老师有效沟通。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延伸。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良好习惯,是提高小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需要老师与学生父母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家校共育环境。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