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中课

——大课堂中的“微课”

字数:1576 2024-09-22 版名:教育理论
   □龙国伟
  新课程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识,体验课程,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建构,教必须服务于学。课中课——大课堂中的“微课”,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把大量时间交给学生,组织学生自我探究和自主学习,教师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出现的困惑或难点,生成探究性问题,采用“微课”形式与学生一起探讨,达成一致认识,完成学科素养落实。
   一、课中课的意义
  1.新课程核心落到实处
  新课程要求重视“以学定教”,一切为了学生学习,围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和学法的困惑展开探讨和研究,给学生以帮助、建议或启迪。课中课围绕新课程目标,充分凸显新课程素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前、课中围绕学生的发展,张扬学生个性,把新课程核心落到实处。
  2.助力教师成长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同样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学生。在课中课模式下,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使得教师必须以引导者、助学者、参与者角色设计教学,围绕学生如何生成问题,提出问题,开展合作探究,最终解决问题,精准实施课中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这就促进了教师思想认识的转变、教学设计的创新、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在与学生互动和协作中快速成长。
  3.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终身学习既能满足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能使个人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终身学习既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生必备的素养。课中课模式,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注重问题的自我生成和尝试自我解决,打破了以往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的学习模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主宰,在学习活动中容易产生自我效能感,学习的热情、自觉性和主动性高,在此过程中习得的方法、技能和品质,印象深刻,给学生埋下了终身学习的种子。
   二、如何实施
  1.课前全面掌握学情
  学情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关键和风向标,只有正确把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围绕学情,因材施教,实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就是‘学习者想知道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由此关注学情,了解学生的现实状态,教学才有方向,教师在真正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有的放矢,高效落实课中课模式,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课前学案预测学情,课中精准了解学情,课中课才能发挥短、快、精、准的效果,有效实施教学目标。
  2.精准设计教学
  新课标下,教师根据教与学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灵活使用,开放性高,教师具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围绕学情可以自由整合课堂资源,契合学情,发挥学生主体,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此“课中课”教学设计应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以学生身心发展为基础,以发展思维、提高素养为主线,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思维品质及身心和谐发展。在教学设计中围绕学生思维困惑和难点着力,设计富有启迪的“课中课”教学设计,多维度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多方联想而有所感悟,并通过合适的策略和高效的助学,帮助学生有效突破思维瓶颈,达到自我超越。
  3.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是教师综合能力的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专业态度和师德能够让教师敏锐地捕捉教育前沿的信息,把握最新教育理念。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助于课前准确把握学情,精准设计教学、高效实施教学、客观评价教学。课中课模式能在实际教学实施中检验教师各项专业素养,促进教师尽快成长,帮助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4.课中灵活机动
  课中课是围绕学情实施的教学,并不是固定的,是动态的,是弹性的模式。在课堂实际学情突变时,教师可以第一时间围绕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快速构建“课中课”模式,实施“短、精、准”的课中课教学。因此,课中课教学模式灵活高效,非常符合新课标要求。总之,课中课能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健康成长,促进教师的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东关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