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家精神滋养新时代教师队伍茁壮成长

□宋 风

字数:1214 2024-09-18 版名:声音
  今年庆祝教师节的主题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断趋向纵深的时代背景下,各位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学习、领会和弘扬教育家精神。
  面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教育发展方向,我们应致力于培养静心致远、博采众长、乐学善教、精研专攻的教育者。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想完成这个庄严的过程,教师必须要有登高望远的专业发展能力、游刃有余的课堂驾驭能力以及循循善诱的融通共情能力。这“三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教师在平时业已养成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的沉淀。教师应始终将向同行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学生学习、向实践学习,当做重要的发展规划原则,将终身学习作为职业发展的基石,将对每一个新知识的占有当做无限的欣喜,将每一个安静的阅读当做恬淡的幸福,谦虚谨慎,善学悟道,持之以恒,乐在其中,推动教育向专业化方向,循序发力,持续跋涉。
  应致力于培养心有明月、行为坦荡、无私淡泊、道德高尚的教育者。在无声的行动中,教师的态度、理念和价值观,对学生产生了日用而不觉的推动、唤醒和教化。因此,出色的教育家,多有德高望重、言行坦荡的君子情怀。比如当代教育家于漪、张桂梅,南开学校创始人张伯苓,便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张伯苓一生从国内外为南开诸校募集的资金数以千万计,而且大多数是个人行为,他若提留若干入私囊,别人根本不会知道,更不会过问。但他不肯也不屑这样做,而是分文不差地收入南开的账户。”“1951年2月,张伯苓因脑溢血在天津病逝,享年75岁。他至死一贫如洗,当家人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身上只有准备乘电车的几元零钱和两张戏院的门票。”
  抵达这种高远的境界,就需要锻造师德,锤炼人格,守住底线,杜绝拜金,和乌烟瘴气的社会庸俗保持距离,和庸俗卑下的势利小人分道扬镳,和蝇营狗苟的不良交易划清界限,始终让自我人格和道德发展,登高望远,独立坦荡,去除私欲,葆有自安。让“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练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美化自我,感染学生,启智解惑,助力教育。
  应致力于培养心系国家、胸怀社会、忧国忧教、为国从教的教育者。著名教育家于漪说:“我的学生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他们都是家庭的宝贝、国家的宝贝,我当教师,要把他们当宝贝一样来教育。不求他们能显赫,但一定要成为社会的好公民,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我们不仅要塑造出专业发展佼佼者,更要将崇高的民族情结、国家情怀,时不我待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沉淀到学生内心深处。所以,教师要站位高,立场坚定,始终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大局,将自己的教学工作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的敬畏,贯穿在每一个教育环节和言行中,将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度的价值、理念,根植学生心田,让他们从内到外、浸满浓郁的中国心、中国情、中国味。
  当下的中国教育现代化,需要一流的硬件设施,更需要富有教育家精神的人,以行立教,以德立身,为建设教育强国、创新大国作出义不容辞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