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文课堂发展思维之我见

□王 丹

字数:1596 2024-09-15 版名:教育理论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指出,思维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内涵”的重要内容。语文学习是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二者互相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教学中,我努力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在听、说、看、做的个体语言运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引导善“听”,发展思维能力
  想象力是最高级的思维活动。在语文课堂上,“听”是最常见的学习活动。在“听”的时候,引导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和老师的教学要求,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
  教学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一课时,文中有不少拟声词,如“淅沥沥”“沙啦啦”“呱呱,呱呱,呱呱呱”。在导入新课时,播放“淅沥沥、沙啦啦”的雨声音频,让学生想象雨会下到什么地方,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境?在这样的雨中,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你会做些什么?接着引入小青蛙会在雨中做什么,它的心情怎么样?由学生自己联想到课文的主角身上,自然巧妙,也为后边学生体会小青蛙的心情作了铺垫。学生只有仔细听了,才能展开想象,思维才能得以发展。
  二、引导善“看”,发展思维能力
  进行一年级上册拼音字母教学时,课本配有形象生动的主题情境图,用来提示拼音字母的读音、字形。学习前,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主题图,想象画面内容,自己先初步理解拼音字母的音、形,在观察中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一年级上册“归类识字”单元时,图文结合识字是最基础、最常用的识字方法。学习“日、月、山、水、火、鸟”时,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图画,想象图画上画的内容,并与下边的生字进行联想,发展学生的思维。
  一年级上册的课文单元每篇课文都会配贴合课文内容的主题图,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自己先观察图画,想象图上都画了什么,人物会说些什么?会想些什么?图画背后还会有什么故事……然后再阅读课文。比如教学《青蛙写诗》一课时,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中青蛙满脸兴奋的表情、手舞足蹈的动作,想象图上的青蛙在“淅沥沥、沙啦啦”的雨中,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在想象中,体会青蛙在雨中写诗的快乐心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引导善“说”,发展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脑子想得到,语言才能表达出来。让学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方式。课堂上,我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做到螺旋式、逐层上升。
  (一)在字词教学中发展思维。在学习生字时,让学生通过结合课文图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式,发散思维,给生字说词语,在一字多词和内容丰富的句子中,训练思维。
  (二)在补充短语中发展思维。学完《小小的船》,让学生模仿“弯弯的月儿”来说“弯弯的( )、小小的( )、闪闪的( )、蓝蓝的( )”。
  (三)在仿写句子中发展思维。学习《秋天》时,让学生仿照“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或者来说“谁在哪里干什么?什么像什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在教学《青蛙写诗》时,引导学生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当逗号、句号、省略号?”“青蛙的诗‘呱’都传达了什么内容?”
  在这些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语言运用训练中,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
  四、引导善“做”,发展思维能力
  学习拼音字母时,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摆一摆、手势字母操等活动,加深对拼音字母字形的巩固;学习生字、词语时,通过做表情、做动作、上台表演、同伴合演等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课文时,通过分角色演一演、带上动作朗读、课本剧等方式,在表演实践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综上所述,发展学生的思维,一定要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重视学生个体语言经验的发展过程,这样,思维发展才不会成为无根之木,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思维能力才能成为点燃学生学习、生命发展的火苗,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大白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