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
□李晓银
字数:3038
2024-09-15
版名:教育理论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高中历史教学逐渐发生重大转变,由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理论知识灌输转变为当前形势下的能力与素养培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历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是诸素养要素中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历史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是认识历史的必备的基础,是学生了解历史必备的基础素养。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和落实时空观念,培养学生的历史时间感和空间感,推进历史学科教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正是我们一线历史教师应该探究的重点问题。
一、时空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时空观念教学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最为关键的内容之一。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同时明确阐述了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通过诸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由此可知时空观念素养的核心重要地位,假如时空观念素养缺失了,其余四大素养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将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如今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述历史知识,更要引导学生们自主研究分析历史事件,注重加强学生的时空观念培养,帮助学生将时间和空间结合,以形成正确的历史全局观,从而全面了解历史事件,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的评价和解释。培养学生正确的时空观念,能够使学生对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发展进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而更好地感知历史;能够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和不断拓宽国际视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素养的现状
1.学生时空观念素养有待提高
现在的高中教材《中外历史纲要》每节课的容量都很大,涉及史实多,知识点非常琐碎,需要学生记忆的时间和内容非常多。学生在实际学习历史课程时经常出现记忆混乱的现象,将不同时代的人和事安插在同一历史事件中,或者将不同历史事件放在同一个时间和人物身上。出现此种情况,大多是因为学生缺乏一定的时空观念素养,不会把历史学习中存在的时空信息与他们学习的历史知识联系起来,不会用一条线索将零碎的知识点整合到一起建构时空体系,才导致他们在学习中对历史知识记忆混淆,学习历史比较吃力。
2.教师对学生时空观念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大多还是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法,照着书本上的内容讲,客观讲述历史事件的内容,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全部塞给学生,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对于历史事件的相互关系和时间梳理方式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不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注重学生横纵联系的培养,学生也是能背诵就背诵,背不下来就写。正是这种枯燥且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乏活力,整体学习效果不佳。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策略
1.突出时空观念,优化教学设计
要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该素养。教师在前期备课时,要先认真研究剖析教材,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然后在时空观念的基础上,对教材中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进行相应的梳理,对相关地图、图片进行相应的分类,运用图文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计划地将课程知识与时空观念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有了时空观念,学生以后在历史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
例如《纲要》(上)第5课“三国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本课内容结构呈现历史脉络和重要历史问题的层次。因而在设计本课教学思路时,就要立足教材,以本课错综复杂的历史脉络为纵线,牵引出本课区域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融合等重难点问题,层层展开,清晰明了,便于教学和学生掌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时空观念。
2.运用时间轴线,构建知识体系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由于每节课时容量大,历史史实繁多,学生一时无法准确地理清各个事件之间存在的关联,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将历史事件进行背诵,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习效率和质量大打折扣。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时间轴线、历史年表或时序线等方式,让学生对时间和对应的事件进行有机关联,通过直观展示的方式将抽象的历史事件具体化,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时空思维,又实现了知识体系的构建,提高了对历史史实的记忆、理解能力。
例如选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知识琐碎复杂难以掌握,为了便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时间轴线对本节课进行小结概括。老师可以先列出以朝代顺序为主线的时间轴,然后让学生分别说出不同朝代的法律和教化方面的内容,这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也就形成了清晰的线索。有了以上知识的铺垫,老师可以更进一步让学生思考“中国古代的法律与教化具有什么特点”,从而得出“礼法结合是中华法系的重要特点”的结论。
3.重视地图教学,培养时空意识
古人有云:“左图右史。”也就是说古人了解历史,非常注重地图与历史相结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历史地图向人们展示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它不仅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也是引导学生对历史活动空间、地域差异进行了解的重要依据,是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重要材料。运用地图教学的方式,还可以代替枯燥的文字描述,将历史事件“复活”,使学生在历史进程中身临其境,提高学习热情,增强学习成效。
如在“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秦灭六国的地图进行教学。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分别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地图你能说出秦灭六国的顺序吗?为什么秦国要以这样的顺序征服六国?”在第一个问题中,学生通过箭头的时间确定顺序,而在之后的探究中,学生则能了解地理上的距离对秦国“远交近攻”政策的影响。这样,借助地图开展教学,教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让学生培养起空间观念。
4.创设历史情境,凸显时空观念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尤为常见。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创设一些可以凸显时空观念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对历史事件进行全面的认识和分析,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记忆历史知识,提高学习热情,同时也实现了时空观念的培养。
例如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这一内容时,老师可以以荣氏家族企业的发展历史为切入点,以小见大,探究整个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在一段段史料的引导下,同学们仿佛跟着荣氏兄弟穿越回到了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中期那段艰苦动荡的岁月中,感受着荣氏家族企业的起起伏伏,从而深刻体会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历程。
综上所述,时空观念作为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学会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理解史实,建构历史联系,从而更好地进行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的研究。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扎实做好这一观念素养的落地生成,培养学生的历史时间感和空间感,推进历史学科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陕西省富平县迤山中学)
一、时空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时空观念教学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最为关键的内容之一。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同时明确阐述了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通过诸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由此可知时空观念素养的核心重要地位,假如时空观念素养缺失了,其余四大素养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将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如今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述历史知识,更要引导学生们自主研究分析历史事件,注重加强学生的时空观念培养,帮助学生将时间和空间结合,以形成正确的历史全局观,从而全面了解历史事件,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的评价和解释。培养学生正确的时空观念,能够使学生对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发展进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而更好地感知历史;能够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和不断拓宽国际视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素养的现状
1.学生时空观念素养有待提高
现在的高中教材《中外历史纲要》每节课的容量都很大,涉及史实多,知识点非常琐碎,需要学生记忆的时间和内容非常多。学生在实际学习历史课程时经常出现记忆混乱的现象,将不同时代的人和事安插在同一历史事件中,或者将不同历史事件放在同一个时间和人物身上。出现此种情况,大多是因为学生缺乏一定的时空观念素养,不会把历史学习中存在的时空信息与他们学习的历史知识联系起来,不会用一条线索将零碎的知识点整合到一起建构时空体系,才导致他们在学习中对历史知识记忆混淆,学习历史比较吃力。
2.教师对学生时空观念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大多还是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法,照着书本上的内容讲,客观讲述历史事件的内容,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全部塞给学生,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对于历史事件的相互关系和时间梳理方式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不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注重学生横纵联系的培养,学生也是能背诵就背诵,背不下来就写。正是这种枯燥且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乏活力,整体学习效果不佳。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策略
1.突出时空观念,优化教学设计
要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该素养。教师在前期备课时,要先认真研究剖析教材,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然后在时空观念的基础上,对教材中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进行相应的梳理,对相关地图、图片进行相应的分类,运用图文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计划地将课程知识与时空观念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有了时空观念,学生以后在历史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
例如《纲要》(上)第5课“三国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本课内容结构呈现历史脉络和重要历史问题的层次。因而在设计本课教学思路时,就要立足教材,以本课错综复杂的历史脉络为纵线,牵引出本课区域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融合等重难点问题,层层展开,清晰明了,便于教学和学生掌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时空观念。
2.运用时间轴线,构建知识体系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由于每节课时容量大,历史史实繁多,学生一时无法准确地理清各个事件之间存在的关联,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将历史事件进行背诵,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习效率和质量大打折扣。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时间轴线、历史年表或时序线等方式,让学生对时间和对应的事件进行有机关联,通过直观展示的方式将抽象的历史事件具体化,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时空思维,又实现了知识体系的构建,提高了对历史史实的记忆、理解能力。
例如选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知识琐碎复杂难以掌握,为了便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时间轴线对本节课进行小结概括。老师可以先列出以朝代顺序为主线的时间轴,然后让学生分别说出不同朝代的法律和教化方面的内容,这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也就形成了清晰的线索。有了以上知识的铺垫,老师可以更进一步让学生思考“中国古代的法律与教化具有什么特点”,从而得出“礼法结合是中华法系的重要特点”的结论。
3.重视地图教学,培养时空意识
古人有云:“左图右史。”也就是说古人了解历史,非常注重地图与历史相结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历史地图向人们展示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它不仅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也是引导学生对历史活动空间、地域差异进行了解的重要依据,是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重要材料。运用地图教学的方式,还可以代替枯燥的文字描述,将历史事件“复活”,使学生在历史进程中身临其境,提高学习热情,增强学习成效。
如在“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秦灭六国的地图进行教学。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分别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地图你能说出秦灭六国的顺序吗?为什么秦国要以这样的顺序征服六国?”在第一个问题中,学生通过箭头的时间确定顺序,而在之后的探究中,学生则能了解地理上的距离对秦国“远交近攻”政策的影响。这样,借助地图开展教学,教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让学生培养起空间观念。
4.创设历史情境,凸显时空观念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尤为常见。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创设一些可以凸显时空观念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对历史事件进行全面的认识和分析,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记忆历史知识,提高学习热情,同时也实现了时空观念的培养。
例如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这一内容时,老师可以以荣氏家族企业的发展历史为切入点,以小见大,探究整个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在一段段史料的引导下,同学们仿佛跟着荣氏兄弟穿越回到了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中期那段艰苦动荡的岁月中,感受着荣氏家族企业的起起伏伏,从而深刻体会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历程。
综上所述,时空观念作为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学会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理解史实,建构历史联系,从而更好地进行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的研究。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扎实做好这一观念素养的落地生成,培养学生的历史时间感和空间感,推进历史学科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陕西省富平县迤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