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新”作业 遇见“新”精彩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

字数:1568 2024-09-15 版名:教育理论
  □申 娜
  “双减”政策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构教育生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业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核心,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课堂评价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
   一、优化管理机制,助力减负提质
  落实“双减”政策,强化三个提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作业管理效能,提高课后服务水平。
  (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改变教学设计为切入点,促使教师优化教学方式,提升“常态课”效率。一方面实施“精讲巧练”,明确讲什么、怎么讲,强调练什么、怎么练,通过“精讲巧练”,解决“以讲代练”“重教轻练”“练不到位”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评选好课堂、优秀学科团队等措施,推动“精讲巧练”教学策略健康持续发展。
  (二)提高作业管理效能。切实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在深入研讨交流,面向家长、学生广泛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作业统筹、公示管理制度。一方面,备课组、班主任、年级组和教务处四方协同严格“控量”;另一方面,以教研组活动为载体,以备课组为单位,优化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努力“提质”。最后,以日常作业管理为支点,撬动作业管理效能提升。将文本检查和日常巡查相结合、学生问卷和学业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发挥作业对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塑造品格的作用。
  (三)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格局。做好顶层设计,坚持作业辅导与培优辅弱相结合;坚持社团活动与年级主题活动相结合;坚持提升教学质量与培养兴趣爱好相结合的三大原则。
  二、丰富主题任务,坚持素养导向
  《课程标准》指出:“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学中结合重大节日创新作业形式,或夯实基础,或培养兴趣,或拓展知识,或提升思维。改变文本作业的单一形式,将听、说、读、写与绘画、调查、参观、访问、制作、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融合。
   三、突出情境体验,提升思维品质
  (一)联系已学知识形成的经验,组织多样的学科活动。树立统整思想。关注学生已有经验,立足单元整体目标,使作业情境生活化,让学生综合运用一个单元所学习的核心知识与方法解决嵌在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如:《海底两万里》探究系列作业展示、“带着心愿去旅行”、“给作者的一封信”、制作名人成长卡等多样学科活动,激发学生乐学兴趣,提升学生善学能力,活跃校园文化生活。
  (二)联系真实生活的情境体验,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理论联系实际。链接课内外,开展体验式、合作式、项目式学习。教师在明确作业目标后,先寻找学生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中可能应用这些目标的特定场景,联系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将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嵌入所选的情境。在课前预习作业、课中反馈作业、课后拓展作业中创设情境任务,设计课前演讲、自学展示、创意表达、续编仿写、调查研究等活动。
  四、创新学科融合,构建育人载体
  树立全学科育人思想,构建大思政教学生态,让作业成为课程思政的有效补充。教师应从学生长远发展思考,将“学思”和“践悟”相结合,把目光聚焦在课程的感染力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上,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以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与时政焦点和热点为突破口,统整历史、英语、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引领学生在思、辩、行等多维度育人体系中提升综合能力。探究“古诗词中的化学”,通过赏析诗词意境,将诗词语言与化学知识巧妙结合起来,感知中华语言文字的魅力、自然界的神奇与变化,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环境、关注与生活相关的能源、资源、健康、安全等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总之,随着“双减”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教师作业设计过程中要创新思维,明确作业设计目标,安排合理有效的作业,真正做到作业服务教学。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长庆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