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课间时长还需将学生“推出去”

□南 朔

字数:995 2024-09-11 版名:声音
  这几天,各地中小学陆续开学。据北京市教委介绍,从今年秋
  季学期起,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将对课间安排做出优化,原则上落实15分钟课间时长。此外,天津、山东青岛等地也出台了延长中小学生课间时长的措施,希望通过此举让孩子们快乐“动起来”“跳起来”。(9月1日 央视新闻)

  课间10分钟,在教育专家们看来,一直都是中小学生调节学习状态、缓解疲劳和相互交流的重要时段,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遗憾的是,这一宝贵时间在不少学校却形同虚设,一些学校甚至要求孩子除了喝水和上厕所之外不能随意离开教室。据悉,此前一项针对1900余名家长的调查显示,75.2%的家长认为身边中小学“安静的小课间”现象普遍,且在小学最为突出。这一现象,一度引起极大的关注与热议。
  课间时间没有利用好,对孩子们的负面影响很大。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主要指标连续20多年下降,33%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隐患,小眼镜、小胖墩、小糖人等情况突出。同时,另一项数据显示,我国缺乏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体质监测和干预体系,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学生不足30%。一边是运动偏少,另一边则是青少年们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隐患,不敢说这背后就是绝对的因果关系,但存在一定的联系,的确是无法否认的事实。
  加强锻炼从课间开始,这应该成为社会共识。早在2021年,教育部制定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第八条就规定,“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这一规定,充满了制度善意,理应严格落实到位。如今各地延长课间时间,也是对“课间十分钟死气沉沉”的一种积极应对,若能严格执行,具备极大的现实价值。
  延长课间时间极大利好,但并非一劳永逸之举,之后还需做好将学生“推出去”的相关工作。之前,因为一些死板的规定与限制,课间时间对孩子们的约束力已经形成,如今在各地延长课间时间之后,各个学校和老师也应积极鼓励学生们去教室之外运动、游戏、互动等,让课间时间回归本义,让孩子们“动起来”“跳起来”“活起来”,同时做好相应的安全保障工作,确保延长课间时间的积极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从源头上预防孩子们存在“健康隐患”这一问题。
  总之,各地延长课间时间是一件好事,但好事还需好办,那就需要做好配套文章,将学生“推出去”。唯此,延长的课间时间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与作用,而不是用一种形式主义应对另一种形式主义,如此,才是孩子们真正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