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天天见”创新落实是关键

□付彪

字数:1243 2024-09-11 版名:声音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印发了《江苏省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中提到的“于2024年秋季学期全面推行实施小学每天一节体育课”等要求,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一背景下,苏州市平直教育集团积极响应,通过多项举措,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每天一节的体育课中,享受健康、活力、快乐的校园生活。(9月6日《扬子晚报》)

  根据相关要求,目前大部分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课时为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三年级至初三每周3节体育课。关于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江苏并非首个吃螃蟹者。此前,杭州滨江区、深圳等地也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普遍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诸如体育课数量增加,如何科学安排课程?体育场地够不够用?体育老师数量及专业素质能不能跟得上?
  对于这些问题,在江苏省教育厅《方案》发布之前,苏州市平直教育集团做了一些探索尝试。例如,构建体育“大内容”,在开齐开足上好规定课程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课时资源,不断拓宽体育课程的内涵和外延,确保“每天一节体育课”安排合理有效;加大专业实习生、校外专家、优秀教练员等引入力度,确保体育教师资源的充分配备;对校内场地进行合理规划及改造,向周围体育场、儿体校、游泳馆等“外”借资源,开展体育教学。
  体育课“天天见”,创新落实是关键。事实上,《方案》也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了部分答案。对于课程安排,《方案》提出,小学1~2年级可采取“4+1”模式,在原4节体育课的基础上增加1节“趣味田径”“快乐体操”等学校特色体育项目课;小学3~6年级可按照“3+1+1”模式,采用“基础必修课+体能课+走班选项课”的模式规划课程。
  对于师资问题,可采用“进、转、培、聘、送”等多种方式优化体育师资保障,通过培训全科教师、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实习等举措,保障体育教学与训练有序开展。对于体育场地问题,提出加大学校运动场地设施新、改、扩建力度,提高学校生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配齐配足体育运动设施设备等。为保证落到实处,《方案》还建立健全省、设区市、县(市、区)三级体育课程落实专项督导制度,纳入对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评价指标。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近年来,青少年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逐渐上升,但“小胖墩”“小眼镜”情况仍然突出。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让体育课变为“天天见”的“必修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预防肥胖、近视等问题发生,还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团队合作精神,让青少年拥有强健的体魄、阳光的心态。
  体育课“天天见”是学生之幸,也是教育之幸。“每天一节体育课”看似是增加两节体育课的问题,实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推动“每天一节体育课”落实到位,需要充分配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需要一定的运动场地、运动设施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无疑需要相关部门、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作为、主动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