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室之名,绘成长蓝图

——一间教室的蜕变与奇迹

字数:1586 2024-09-11 版名:成长
  □刘 斌
  教室,这方不起眼的渺小天地,却深邃无垠,蕴藏着宇宙般浩瀚的奇迹。在那个被夕阳染金的下午,教室的窗棂轻轻摇曳着斑驳的光影,仿佛是时间特意为这段故事编织的序曲。
  故事始于一个意外的通知,班级被选定为抽测备考室。于是,我们暂别了熟悉的教室,步入了楼下的临时教室。学生们如同往常,晨间的书声琅琅、午后的宁静小憩、放学的欢声笑语,一切循规蹈矩,井然有序。一周的紧张备考如白驹过隙,终至“归巢”之时,同学们高兴地欢呼:“终于可以搬回自己的教室了!”随着“搬家”的号角响起,同学们自发分工,一部分“勤劳的小蜜蜂”,细致入微地清理着暂借的教室,另一部分“家园的守护者”,则满怀期待地筹备原教室的重生。这时,墨墨被委以重任,前往邻班借取清扫工具。她轻盈如燕,飞向邻班,却带着失落而归,报告说:“老师,邻班竟也陷于‘器’荒,清扫工具无一可借。”我心中疑惑顿生,决定亲自探访。
  刚走到教室的后门处,我就被惊呆了。此时是下午第二节课,班里却空无一人,四周的一切都被赋予了超乎寻常的宁静与整洁。我喃喃自语:“这……是什么神仙教室?用了一天的教室,是什么魔法在课间十分钟,让教室干净得如同无人之境,目之所及都是那么完美无瑕,这才是教室最本真、最美好的面貌啊!”我举起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画面。正当我沉醉其中时,一个声音轻轻唤醒了我:“老师,扫除工具在这里。”我小心翼翼地步入教室,生怕自己的脚步会打破这份宁静。橱柜前,仅有一把断了一半、缠满绷带的小笤帚静静地躺着,与周围的整洁形成鲜明对比,无声地讲述着同学们用简陋的工具守护美好教室的故事。那一刻,我的心再次被深深触动。此刻,打动我的不只是教室的整洁与完美,还有这个班同学的好习惯与好品质。我们带着这份震撼与敬意回到教室,继续打扫。但我知道,从这一刻起,这个画面为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它关乎习惯、关乎责任、关乎成长。
  最后一节自习课,我决定上一节特别的班会课。“同学们,回到了自己的家,你们开心吗?”“开心!‘家’的感觉真好!”我点点头,话锋一转:“那么,你们对教室的热爱是否仅仅源于这片空间本身?在你们心中教室又意味着什么?”教室里顿时陷入了沉思的海洋,同学们纷纷低下了头。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缓缓写下:“一间教室是学习的天地”,随后我鼓励大家继续补充。片刻的沉默后小手开始陆续举起,“小诗人”写下“未来希望”,“小博士”写下“成长沃土”,“ 小画家 ”写下“温 馨的 家园”……我抓住这个契机,让这堂生动的课真正走进学生心里。“你期待作为教室主人的我们是什么样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表达着自己的期待。每一句话语,都是他们对教室最真挚的告白,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集体的热爱。我们的成长蓝图——《教室宣言》诞生了,它凝聚了我们的共识与愿景,成为班级共同的精神图腾。
  读着这首班级诗,同学们的脸上有了微笑,似乎内心也有了信仰。有的同学把它记在了心爱的小本子上,有的同学建议把它挂在展示墙上。我为同学们竖起大拇指,因为此刻这个宣言已成为教室里流动着的一种精神力量。
  最后,我向同学们展示了那触动我心灵的画面——一班教室的空景图。我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这张照片,是我心中的美好教室。它虽空无一人,却处处洋溢着好习惯与好品质的影子。”我再次展示了那把伤痕累累的笤帚,同学们惊讶之余,更多的是对好习惯的认同与向往。讨论之后,我们将这张照片设为班级电脑的屏保,时刻提醒着我们:教室的一桌一椅、一景一物,都是我们班级文化与个人习惯的缩影。
  自此,这间教室不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场所,它更是师生共同编织的文化与精神的家园。正如雷夫老师所言:“教室的魅力在于其空白处所流淌的思想与情感。”在这里,流动的是乐学善思,是向阳生长,是努力扎根,是团结自律。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携手并肩,用爱与智慧点亮每一间教室,让这方不起眼的渺小天地,创造无限的可能与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