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学科融合的全过程育人路径

□张宁海孙勇

字数:1904 2024-09-08 版名:知行
  学校可以从多学科入手、多方面切入,突破上课与假期、校内校外的时空界限,开展各类灵活性强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了实现“三全育人”,我们可以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出发,统整多方力量,对全过程育人进行系统化重构,开展融自然、科学、社会与人文为一体的实践活动,实现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下面向大家介绍江苏省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实施全过程育人的基本路径。
   变革指向学力提升的制度
  为了整体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我们在班级组织建设、评价设计中全面渗透学科教学,依据学生兴趣,设立各类学习小组,比如:新闻采写播报组、音美艺术组、神奇数学组、英语外交大使组和体育竞技组等。学生通过参与小组学习,促进班级组织形态和学习形态的多向发展和交互生成。
  此外,我们梳理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作为活动的主题内容。譬如,针对班级早读课学生朗读不够主动、声音不太响亮的问题,开展“百灵鸟声声”主题活动,为学生提供完善的自我成长的平台,在班级内评选“最靓百灵鸟”,构建积极向上的课堂学习文化等。我们还组织高三年级与高一年级学生开展结对活动,引导学生以不同的学科学习方式来呈现自己的活动体验过程。班级鼓励学生以绘画、日记或演讲等方式对自己的活动感受进行提炼和加工。这类体验过程成为班级育人活动的资源,引发同学的思考、讨论与分享。活动结束后,部分优秀作品还会被长期展示出来,作为活动成果供师生观摩学习。我们还借助班级评价制度的建设培育良好的班级学习文化,并且邀请所有学科教师参与班级评价。
  拓展应时应景的学科教学
  为了寻回现代教育丢失的自然之维,我们把自然四季、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联结起来,以时间纵轴,从二十四节气和人文节庆中提取相关元素,与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实践性与可操作性。
  围绕“春天・播种”的主题,解读播种的具象、意象和播种蕴涵的历史与传统文化,在高三开展“种下高考心愿,放飞人生梦想”等活动。具化到每个学科,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语文学科可以开展“十年后的我”主题演讲;美术学科可以实施“梦想彩绘”教学;音乐学科可以围绕“播种”主题开展学唱活动;自然学科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植物的生长习性,学会应用智能工具识别植物;英语学科在学习Thewindisblowing单元时,可以开展做风筝、美化风筝、放风筝,朗读诗歌《当风起时》,看图仿写大自然美景主题的诗,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轮美奂,提升审美素养。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共同发掘各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不断尝试育人路径的创新,从而实现班级建设和学科教学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意义上的综合融通。
   提升回归生活的综合素养
  在全方位育人过程中,学校不能以单一目标来代替活动的综合育人价值。我们可以从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中寻找适切的资源来统筹活动,还可以围绕“自然”“科学”“社会”“人文”和“自我”等主题重构活动,形成能级递进,凸显活动的阶段性特征。
  如在“夏天的风情”主题下,美术教师结合学科学习要求,引导学生开展为农民手绘创意草帽的活动。学生将“西瓜”“七星瓢虫”“八爪鱼”等元素融入草帽的设计,让夏天变得丰富而独特。同时,班主任还围绕“质朴的民间工艺”这一主题,引导学生了解本地区民间玩具的历史和起源,图文并茂地描述本地区有代表性的玩具,介绍它们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运用传统与现代的材料和工具,制作民间玩具,体会守正创新的内涵和意义,从而形成对中华传统艺术的自豪感。这些独特的学科学习经历为学生参与相应的班级主题活动奠定了基础。因为有了基于生活、为了学生更好成长的意义支撑,此时的学科融通已经变成多主体自觉参与的综合融通,教育真正回归师生的生活和成长。
   创新文化传承的社团活动
  学校既要依据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进行顶层设计,也要赋予班级、学科组和学生社团一定的自主权,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相应的学科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丰富校园生活,促进积极有效的互动。
  在语文和音体美学科组老师的倡导下,学生设立了“汉字的成长”艺术实践工作坊。工作坊基于汉字,以“培养民族自信、强化应用能力、涵育审美情趣”为理念,融合了语文、数学、美术、劳动和信息技术等学科,设置了“和大师对话”“与汉字为友”“向工匠学习”“携时代同行”四个跨学科学习主题。在课程实施中,教师整合资源,营造适切的艺术情境,促进多学科深度融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升其审美感知力、艺术表现力和创意实践力。
  多学科融合的全过程育人活动让师生成为学校生活的主动创造者,他们感受着学习、创造和实践引发的学习生活变化。全过程育人活动内容的设计、主题的选择、过程的开展和结果的呈现,都渗透在学科融合的学习中,同时丰富了班级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正作为一个载体、一种手段、一个媒介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和社会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