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成一束光,照亮前行路
□王水侠
字数:1988
2024-09-04
版名:成长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老教授、老专家们为党的教育事业付出了巨大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中青年教师向老教授老专家学习,立志成为大先生,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上不断创造新业绩。”
“大先生”之大,大在有大德、有大爱、有大我,有心系国家民族的大情怀,有身处基层心自安的大担当,有桃李满园不自满的大作为,有敢于创新勇攀登的大无畏。“大先生”是教育家精神的代表,是新时代教师学习的楷模,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教育家型的“大先生”,本期成长版让我们通过一线教师和师范生们的文字,感受“大先生”的人格魅力和榜样力量,在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实践道路中努力前行。
我心中的大先生到底是什么样?我努力调动脑中的库存,盘点分析。结合我的工作实际和切身感受,我心中的大先生应该是先把自己活成一束光,并照亮别人前行路的人。
我1989年7月从武功师范毕业至今,已经从教整整35年,辗转到过乡村中心校、教研室和县直属小学任教。回顾35年的工作历程,收获的快乐比辛酸多,日子清贫而富足,工作繁忙但价值感爆棚,用高尚的品行战胜了灵魂的卑微……这得益于我工作之初遇到了一位大先生!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被分配到一个即将撤并的初小,学校条件异常简陋,老师没有办公室,就在大树底下放着几张破旧的办公桌来办公,当时学校共有学前班和一到四年级学生60多人,包括校长在内,共有五名教师,每人包一个班。我包的是四年级,当时学校连教本都是用学生的,教参、教案等教辅资料更是一本都没有。四年级的所有课程都是我带,光写的教案就有七八种,还不算每天批的作业,说实话真有点应接不暇,不知所措。加之刚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落差之大可想而知,当时的感觉是铮铮誓言犹在耳,眼前沧桑令人寒。我无所适从,一时难以接受,陪伴我的是无尽的苦闷、彷徨、痛苦、失落,我看不到希望,也不知道我的路在何方。
这时候,支撑和引导我走出困境的是学校同事的关心和帮助,尤其是我们学校的马秀云老师。她在学校年纪最大,50岁出头,视力不太好,但对工作的敬业态度令我佩服,而且教学成绩突出。她主动找我谈话,传授教育教学技巧,帮我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半学期下来,我已经轻车熟路,应对自如。正当我满足现状之时,马老师又给我提出新的要求,推荐我去参加镇上的教学评赛。当时我心里没底儿,缺乏自信,不知道自己的教学水平到底怎样,她可能看出了我的矛盾心理,只记得当时她自信地说:“你是正规中师学校毕业,科班出身,没问题的,我相信你!如果实在不放心,咱学校几个老师一起帮助你。”我感激地点点头。
果然在第二天自习课时间,她主动叫上其他两位老师一起听我的课,记得当时我讲的是四年级数学《分数的加减法》,一节课上完,黑板也擦完了,只留下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接着她语重心长地评课,说我基本功过硬,教学思路清晰,但教学行为还需矫正,比如板书要精心设计,板书是浓缩的教案,它分为主板书和副板书,二者所写的内容不同;还有老师的提问和回答问题,不要有“是不是”“对不对”等语缀,老师的体态语中眼神的问题,如此等等,经她一点拨,我顿时豁然开朗,心思澄澈。她还邀请我去听她的课,现场针对性指导,我感觉一下子好像专业觉醒了。于是我只要一有空就去听她和其他同事的课,虚心学习,遇到难题就主动虚心求教,我还去兄弟学校借教辅资料,每天挤出时间学习和抄写。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层层推荐选拔,我终于脱颖而出,代表我们乡镇去参加县上的教学评赛,获得了三等奖。我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马老师和其他帮助过我的老教师,他们都开心地笑了。从那以后,我充满了自信,有了前进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成长很快,多次代表乡镇参加县局和市上的教学能手评赛,频获佳绩。
回首我刚参加工作时的成长历程,如果没有马老师他们这些老前辈的耐心开导,精心指导,就不会有今天的我。古人有“一字之师”,我深深感到马老师就是我的终身导师,为我指点迷津,开启鸿蒙,为师为学为人都是我心中的大先生!她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我走上管理岗位以后,更是以实际行动善待教师,尽最大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同时也收获了他们的尊重与信任。
我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是:老教师是一个学校的宝贵财富,是文化传承的精神引领,是青年教师的榜样和模范,更是指路明灯,教育的传承和引领很大程度要靠他们做好传帮带,从而充分发挥青蓝工程的作用,新老教师齐心协力为教育出谋划策,出力流汗,才能共同绘制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也会继续以我心中的大先生为榜样,努力活成一束光,做好传帮带,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以实际行动照亮师者前行的路!
“大先生”之大,大在有大德、有大爱、有大我,有心系国家民族的大情怀,有身处基层心自安的大担当,有桃李满园不自满的大作为,有敢于创新勇攀登的大无畏。“大先生”是教育家精神的代表,是新时代教师学习的楷模,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教育家型的“大先生”,本期成长版让我们通过一线教师和师范生们的文字,感受“大先生”的人格魅力和榜样力量,在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实践道路中努力前行。
我心中的大先生到底是什么样?我努力调动脑中的库存,盘点分析。结合我的工作实际和切身感受,我心中的大先生应该是先把自己活成一束光,并照亮别人前行路的人。
我1989年7月从武功师范毕业至今,已经从教整整35年,辗转到过乡村中心校、教研室和县直属小学任教。回顾35年的工作历程,收获的快乐比辛酸多,日子清贫而富足,工作繁忙但价值感爆棚,用高尚的品行战胜了灵魂的卑微……这得益于我工作之初遇到了一位大先生!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被分配到一个即将撤并的初小,学校条件异常简陋,老师没有办公室,就在大树底下放着几张破旧的办公桌来办公,当时学校共有学前班和一到四年级学生60多人,包括校长在内,共有五名教师,每人包一个班。我包的是四年级,当时学校连教本都是用学生的,教参、教案等教辅资料更是一本都没有。四年级的所有课程都是我带,光写的教案就有七八种,还不算每天批的作业,说实话真有点应接不暇,不知所措。加之刚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落差之大可想而知,当时的感觉是铮铮誓言犹在耳,眼前沧桑令人寒。我无所适从,一时难以接受,陪伴我的是无尽的苦闷、彷徨、痛苦、失落,我看不到希望,也不知道我的路在何方。
这时候,支撑和引导我走出困境的是学校同事的关心和帮助,尤其是我们学校的马秀云老师。她在学校年纪最大,50岁出头,视力不太好,但对工作的敬业态度令我佩服,而且教学成绩突出。她主动找我谈话,传授教育教学技巧,帮我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半学期下来,我已经轻车熟路,应对自如。正当我满足现状之时,马老师又给我提出新的要求,推荐我去参加镇上的教学评赛。当时我心里没底儿,缺乏自信,不知道自己的教学水平到底怎样,她可能看出了我的矛盾心理,只记得当时她自信地说:“你是正规中师学校毕业,科班出身,没问题的,我相信你!如果实在不放心,咱学校几个老师一起帮助你。”我感激地点点头。
果然在第二天自习课时间,她主动叫上其他两位老师一起听我的课,记得当时我讲的是四年级数学《分数的加减法》,一节课上完,黑板也擦完了,只留下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接着她语重心长地评课,说我基本功过硬,教学思路清晰,但教学行为还需矫正,比如板书要精心设计,板书是浓缩的教案,它分为主板书和副板书,二者所写的内容不同;还有老师的提问和回答问题,不要有“是不是”“对不对”等语缀,老师的体态语中眼神的问题,如此等等,经她一点拨,我顿时豁然开朗,心思澄澈。她还邀请我去听她的课,现场针对性指导,我感觉一下子好像专业觉醒了。于是我只要一有空就去听她和其他同事的课,虚心学习,遇到难题就主动虚心求教,我还去兄弟学校借教辅资料,每天挤出时间学习和抄写。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层层推荐选拔,我终于脱颖而出,代表我们乡镇去参加县上的教学评赛,获得了三等奖。我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马老师和其他帮助过我的老教师,他们都开心地笑了。从那以后,我充满了自信,有了前进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成长很快,多次代表乡镇参加县局和市上的教学能手评赛,频获佳绩。
回首我刚参加工作时的成长历程,如果没有马老师他们这些老前辈的耐心开导,精心指导,就不会有今天的我。古人有“一字之师”,我深深感到马老师就是我的终身导师,为我指点迷津,开启鸿蒙,为师为学为人都是我心中的大先生!她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我走上管理岗位以后,更是以实际行动善待教师,尽最大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同时也收获了他们的尊重与信任。
我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是:老教师是一个学校的宝贵财富,是文化传承的精神引领,是青年教师的榜样和模范,更是指路明灯,教育的传承和引领很大程度要靠他们做好传帮带,从而充分发挥青蓝工程的作用,新老教师齐心协力为教育出谋划策,出力流汗,才能共同绘制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也会继续以我心中的大先生为榜样,努力活成一束光,做好传帮带,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以实际行动照亮师者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