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托举乡村儿童梦想
字数:2542
2024-08-28
版名:视点
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提出多种措施保障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旨在打造一支适应时代发展、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四有”好教师队伍,确保乡村教师能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
为保障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陕西省相继印发了《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通知》等政策文件,特别是在保障待遇落实方面,建立教师工资联动晋升机制,积极推动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全覆盖”。
确保乡村教师发展有活力,陕西省从职称定向评价,完善乡村教师职称管理;落实中央专项计划,多途径加强乡村师资力量;完善补充机制,优化乡村教师结构三方面优化管理制度。建立符合乡村中小学教师特点的“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职称制度,在中小学教师职称序列中增加乡村高级教师、乡村正高级教师,引导人才到乡村任教,鼓励人才在乡村长期从教。严格落实职称评聘“向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倾斜”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进行单独评审。每年向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等“三区”县薄弱学校选派优秀骨干教师支教,积极推进银龄讲学计划,充实加强农村地区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充分发挥了退休教师的资源优势。通过“中央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计划”“优师计划”,建立地方政府、高校、中小学“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教师新机制,重点为乡村培养学有专长、胜任多学科教学的小学全科教师、“一专多能”的初中短缺学科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确保艰苦边远地区和体音美等紧缺薄弱学科优先足额补充,持续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
构建五级支持体系,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搭平台”;坚持精准培训,帮助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加强区县教师发展机构建设,提升专业支持能力,陕西省通过建强支持体系,为乡村教师专业成长赋能。建立省级培训专业机构,发展市级培训机构,拓展省外优质资源,选用高质量的远程机构,遴选优质基地学校,构建起层级化教师培训体系,逐步形成省市县校多级联动网格化教师培训体系,发挥好教育扶智平台作用,积极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教师培训”大平台,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统筹国培计划、省培项目和专项培训,形成“国抓示范、省抓骨干、市抓重点、县管全员、校管校本”的发展格局。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强调成果生成,探索符合乡村教师成长规律的教师培训模式。按照“分类规划、整县推进、周期支持、倾斜乡村”的原则,每个项目区县给予两年一轮国培计划支持,重点培育县级教师培训团队,探索“校地合作”帮扶机制,建立“四位一体”培训体系,提升区域教师队伍建设“造血”功能。
在完善骨干体系建设,引领优秀乡村教师成长方面,一是在基础教育骨干体系建设有赛道。2022年启动遴选和培养省、市、县(区)级优秀校园长和领航校园长“三级二类”骨干校园长体系建设培养工作,对提升乡村校长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二是发挥名师示范辐射作用,引领乡村骨干成长。2020年,启动了“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发挥骨干体系作用,组建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高校专家与一线乡村教师的学习共同体,通过系列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活动,将乡村教师逐步培养成为各级骨干教师,切实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促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城乡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三是推进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建设。将首席教师与省市县三级骨干体系相结合,实行“骨干团队+首席教师”,为首席教师开展工作提供支持。
通过健全荣誉体系,采取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开展乡村优秀教师学术休假、树立优秀乡村教师典型等方法提升乡村教师成就感。结合教育部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安排,全省启动了省级层面的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通过计划实施,不断强化乡村教育师资骨干力量建设,促进优秀青年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发挥,推动乡村教师的师德素养和业务全面提升,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省教育厅联合省教科文卫体工会,每年暑假期间,组织乡村优秀教师进行疗休养,并开展师德和教育研讨学术活动,旨在激励提升乡村教师奉献教育、立德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党和政府对乡村教师尊重与关怀。深入挖掘特岗教师中的优秀典型,涌现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咸阳市旬邑县马栏九年制学校丁海燕,马云乡村优秀教师、汉中市宁强县铁锁关初中杨安平等优秀教师,还有一批优秀特岗教师,在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中做出贡献。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强化榜样感召引领,引导广大教师树立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争做时代先锋。
为保障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确保乡村教师能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陕西省将夯实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主体责任,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作为考核基层政府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刻认识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督促地方政府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从源头上配齐配强乡村教师队伍,切实减轻乡村教师负担,确保乡村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科学核定乡村教师编制,提升乡村教师福利待遇。建立乡村学校教师中高级职称名额的专设比例制度,并实行专轨专用,针对长期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的教师,实施“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方式,专门评估并认定其乡村高级职称。各级公共财政重点落实乡村学校教师的福利待遇,完善乡村教师生活补贴机制,关注乡村教师生活现状,建设并使用好乡村教师周转房。
深入实施“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通过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来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探索实施紧缺学科教师走教机制,由城镇学校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进行走教,缓解乡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短缺的问题。
实施乡村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优化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服务支持体系。坚持“以德为先,骨干引领,全员提升”的强师方略,继续开展骨干教师体系建设和名校长名园长建设。聚焦乡村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建立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开发乡村教育资源,切实提升乡村教师的教学能力。
(本版内容为陕西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供稿)
为保障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陕西省相继印发了《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通知》等政策文件,特别是在保障待遇落实方面,建立教师工资联动晋升机制,积极推动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全覆盖”。
确保乡村教师发展有活力,陕西省从职称定向评价,完善乡村教师职称管理;落实中央专项计划,多途径加强乡村师资力量;完善补充机制,优化乡村教师结构三方面优化管理制度。建立符合乡村中小学教师特点的“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职称制度,在中小学教师职称序列中增加乡村高级教师、乡村正高级教师,引导人才到乡村任教,鼓励人才在乡村长期从教。严格落实职称评聘“向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倾斜”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进行单独评审。每年向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等“三区”县薄弱学校选派优秀骨干教师支教,积极推进银龄讲学计划,充实加强农村地区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充分发挥了退休教师的资源优势。通过“中央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计划”“优师计划”,建立地方政府、高校、中小学“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教师新机制,重点为乡村培养学有专长、胜任多学科教学的小学全科教师、“一专多能”的初中短缺学科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确保艰苦边远地区和体音美等紧缺薄弱学科优先足额补充,持续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
构建五级支持体系,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搭平台”;坚持精准培训,帮助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加强区县教师发展机构建设,提升专业支持能力,陕西省通过建强支持体系,为乡村教师专业成长赋能。建立省级培训专业机构,发展市级培训机构,拓展省外优质资源,选用高质量的远程机构,遴选优质基地学校,构建起层级化教师培训体系,逐步形成省市县校多级联动网格化教师培训体系,发挥好教育扶智平台作用,积极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教师培训”大平台,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统筹国培计划、省培项目和专项培训,形成“国抓示范、省抓骨干、市抓重点、县管全员、校管校本”的发展格局。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强调成果生成,探索符合乡村教师成长规律的教师培训模式。按照“分类规划、整县推进、周期支持、倾斜乡村”的原则,每个项目区县给予两年一轮国培计划支持,重点培育县级教师培训团队,探索“校地合作”帮扶机制,建立“四位一体”培训体系,提升区域教师队伍建设“造血”功能。
在完善骨干体系建设,引领优秀乡村教师成长方面,一是在基础教育骨干体系建设有赛道。2022年启动遴选和培养省、市、县(区)级优秀校园长和领航校园长“三级二类”骨干校园长体系建设培养工作,对提升乡村校长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二是发挥名师示范辐射作用,引领乡村骨干成长。2020年,启动了“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发挥骨干体系作用,组建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高校专家与一线乡村教师的学习共同体,通过系列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活动,将乡村教师逐步培养成为各级骨干教师,切实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促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城乡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三是推进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建设。将首席教师与省市县三级骨干体系相结合,实行“骨干团队+首席教师”,为首席教师开展工作提供支持。
通过健全荣誉体系,采取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开展乡村优秀教师学术休假、树立优秀乡村教师典型等方法提升乡村教师成就感。结合教育部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安排,全省启动了省级层面的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通过计划实施,不断强化乡村教育师资骨干力量建设,促进优秀青年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发挥,推动乡村教师的师德素养和业务全面提升,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省教育厅联合省教科文卫体工会,每年暑假期间,组织乡村优秀教师进行疗休养,并开展师德和教育研讨学术活动,旨在激励提升乡村教师奉献教育、立德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党和政府对乡村教师尊重与关怀。深入挖掘特岗教师中的优秀典型,涌现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咸阳市旬邑县马栏九年制学校丁海燕,马云乡村优秀教师、汉中市宁强县铁锁关初中杨安平等优秀教师,还有一批优秀特岗教师,在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中做出贡献。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强化榜样感召引领,引导广大教师树立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争做时代先锋。
为保障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确保乡村教师能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陕西省将夯实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主体责任,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作为考核基层政府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刻认识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督促地方政府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从源头上配齐配强乡村教师队伍,切实减轻乡村教师负担,确保乡村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科学核定乡村教师编制,提升乡村教师福利待遇。建立乡村学校教师中高级职称名额的专设比例制度,并实行专轨专用,针对长期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的教师,实施“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方式,专门评估并认定其乡村高级职称。各级公共财政重点落实乡村学校教师的福利待遇,完善乡村教师生活补贴机制,关注乡村教师生活现状,建设并使用好乡村教师周转房。
深入实施“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通过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来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探索实施紧缺学科教师走教机制,由城镇学校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进行走教,缓解乡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短缺的问题。
实施乡村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优化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服务支持体系。坚持“以德为先,骨干引领,全员提升”的强师方略,继续开展骨干教师体系建设和名校长名园长建设。聚焦乡村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建立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开发乡村教育资源,切实提升乡村教师的教学能力。
(本版内容为陕西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