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师资,聚合力,让“美育浸润行动”落在实处

□本报记者 聂蕾 唐李佩

字数:3272 2024-08-21 版名:新闻
  (上接1版)

  构建技术赋能、跨学科融合的美育新格局

  记者:引入社会资源是学校促进美育工作的一种重要选择。您认为社会资源的引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途径?
  陈煜:我认为应主要包括社会资源、设施资源和人力资源,不管是音乐、美术,还是电影、戏剧、舞蹈等,这些方面社会人才很多,特别是在大中型城市的学校都可以引入。对于乡村学校来说就比较困难,但是选择一些民间民族艺术方面的艺人承担乡村学校的艺术教学工作还是可取的。
  张晓明:首先,可以将高校艺术教师或群体艺术团队中德艺双馨的人员引入学校,可让他们在校园艺术特色社团建设、特色艺术课程开展中起到帮扶引领的作用。其次,将文化馆、艺术馆、音乐厅、美术馆、博物馆等校外艺术资源引入课堂,可带领学生进行在地学习和沉浸式体验,以丰富学生的艺术学习生活,助力学生全方位发展。
   张敏仓: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走出去”是让教师到社会上向具有丰富美育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士学习,如艺术家、设计师、文化名人、非遗传承人等,丰富自身对美育课程的理解,学习美育专业知识,提高对美育的深度把握。“请进来”是聘请社会上的艺术家、文化志愿者等为学校提供志愿服务,如提供艺术表演、讲座、指导等,帮助学校丰富美育形式和内容。鼓励一些与美育相关的企业为学校提供教学资源、设备和技术支持,公益组织提供资金、物资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学校改善美育条件,提高美育水平。还可以“合作项目”形式,与相关机构或企业合作开展美育项目,共同开发和实施美育课程,提高美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记者: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中小学美育教师素养和能力提升成为一种趋势。您认为主要的方式有哪些?您在实践中是如何实施的?
  孙育平:我们可以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地方平台(如西安市优质教育共享平台),开发并持续更新上线优质美育数字教育资源。促进数字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探索运用云展览、数字文博、虚拟演出、全息技术等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承创新。我在实践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对美育教师进行平台使用的培训,让教师们能快速找到学习的渠道。2.在“陕西省孙育平名师工作室”“西安市孙育平名师+研修共同体”平台支持下,遴选优秀的教师为全省、全市美育教师作示范课展示等,定期开展专业教育教学研讨活动。3.为新苗教师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助力其成长。
  李婷: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趋势,我们工作室探索、尝试利用网络平台开放性与快捷性的优点,创造性开展诸多网络研修方式,在系列活动中形成特色,主要活动有:1.策划并执教“乐学音乐——云讲座”《基于“寓教于乐的音乐多声训练”》。讲座内容着眼于解决小学音乐多声部教学中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汇集团队骨干教师利用互联网进行直播。2.开展音乐网课教学模式“乐学音乐——云课堂”。在疫情线上教学期间,选取聂耳等23位音乐家相关音乐作品和他们的成长故事,制作推出《中国音乐家有声故事》系列,通过工作室公众号和喜马拉雅APP等云端平台在各校广泛使用,受益面广、辐射引领效果显著。3.工作室创新音乐教研模式“乐学音乐——云教研”。自2021年3月以来,工作室已开设两届基于柯达伊理念的音乐教师专业技能训练营之“唱练营”,“学员唱练成果展示+课堂实践课例”的形式得到了业内一致好评。目前,工作室针对老师们的工作实际和成长需求,扩大开设了云端“唱练营”(第三届)、“课例研修营”、“即兴伴奏弹唱营”三类音乐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系列营,以后我们还会继续与时俱进,尝试采用多途径、多方式的技术链来更好的赋能中小学美育教师素养和能力提升。
  记者:学生美育素养的提升,从来都不仅仅是美育教师的事情。《通知》中明确提出,强化各学科教师的美育意识和素养,广泛提升教育行政人员、学校领导的美育意识和素养。您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提升学校非专职美育教师的美育意识和素养,形成“面向人人”的美育格局?
  陈煜:我认为国家制定的政策和《教师法》里应该要求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和各学科教师在每一年的学习进修当中必须有关于美育的学习内容。其次,要有学校美育的评价体系,科学评价行政部门和各学科的美育现状与水平,并且提出改进意见。最后,要经常举办各种美育活动,让全校的行政人员和各学科教师参与其中,比如参与戏剧演出、组织音乐会、举办绘画书法展、观看电影并进行讨论评价等,寓教于乐,让所有教师在其中受益。
   孙育平:通过实施教师美育素养提升行动,强化与提升各学科教师的美育意识和美育素养,将美育纳入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和教师培训计划。持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和传承基地建设,推出一批典型案例和文化资源,引导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如西安市长安区的何家营鼓乐特色文化。建设丰富多样的艺术社团,充分利用校内各种平台,特别是橱窗、展示屏、校园广播等打造校园文化艺术展示空间,如西安市长安区教育局开展的中小学美育展演活动。
   张晓明:还应将美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美育素养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将美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举办艺术展览、文艺演出、校园美化等活动,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美育意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美育素养,最终形成整个校园美育浸润。加强跨学科之间的美育素养交流提升,促进教师整体审美素养的提升,从而改变校园美育氛围。
   记者:您理想中的中小学美育教师队伍发展格局是怎样的?
  张晓明:理想中的中小学美育教师队伍,每一位教师都是艺术的热爱者和传播者,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还具备对美育理念的深刻理解和对学生发展的全面关注。这个发展格局应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强调团队协作与资源共享,注重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和福利待遇,应是一个充满活力、创新、协作和人文关怀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师们将不断追求卓越、实现自我价值,以为学生们带来更加丰富多彩、深刻有内涵的美育体验作为自己人生的航标。
  张敏仓:我理想中的中小学美育教师队伍发展格局应该是结构合理、素质全面、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与社会和家庭形成良好互动的理想状态。首先,教师队伍结构应该合理,具备足够的数量和素质,能够满足学校美育实施的需要。教师队伍应该包括专业的美育教师、其他学科的美育融合教师以及志愿者、兼职教师等,形成多元化的美育教师队伍。其次,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应该得到全面提升,包括美育理论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审美能力等方面。教师队伍应该定期参加专业培训、交流活动、自主学习等,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再次,教师队伍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注重美育知识、技能的教学,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文化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引导学生在美育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最后,教师队伍的发展应该与社会、家庭、学校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应该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争取社会资源的支持等,共同推动美育的发展。
  李婷:我理想中的中小学美育教师队伍发展格局应当是全面、均衡、创新和可持续的。具体来说,它应该具备以下特点:美育教师队伍覆盖所有中小学校,不仅包括专业艺术类教师,所有学科的教师都应具备一定的美育意识和素养,能够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美育元素。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美育教师队伍发展均衡,特别是偏远地区和乡村学校。美育教师具备专业的艺术教育背景和教学能力,同时不断更新知识,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能够开展多样化的美育活动,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和艺术表达技巧。美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有持续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机制,以确保美育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美育教师队伍的发展有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如艺术家、文化机构、企业等,能提供资源支持、专业指导和实践机会。有科学的美育教师评价体系,包括教学效果、专业成长和社会贡献等方面;有反馈机制,让教师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不断改进和提升教学水平。
  记者:感谢各位老师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