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四法
□张 敏
字数:1545
2024-08-18
版名:教育理论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因为能充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便于照顾学生个体差异性,促进课堂多边互动的有效性,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如何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改高效课堂理念引领下,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作以简析。
一、科学分组,重在授法
一是科学进行分组。构建学习小组是进行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课前必须充分了解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习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特点,统筹兼顾各方面差异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分组,真正体现“优差互补、强弱相连”,为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奠定基础,为班级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创造条件。二是教合作方法。教师要在每次活动之前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任务和交流规则,选拔好各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建议根据学习任务的大小和难易程度,实行小组成员轮当组长制度,组员的分工由组长负责。这样,小组每个成员都有参与压力,都有竞争表现意识,都想把每次合作活动组织安排好。因此,课前预习和准备会更加充分详尽,组织过程会更加严密紧凑,个人能力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三是开展教育培训。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加强学生的互助意识培养,要让优秀的学生明白,帮助他人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教会学困生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要给学困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要适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不断培养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研究探索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看待问题,敢于发表个人不同见解。对于自我意识感较强的学生,要教育他们低调谦逊,学会倾听,尊重别人。
二、精选问题,重在设计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活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应进行几次、什么时候进行,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具体来讲,应根据学生实际认知特点、思维能力,结合大纲要求,全面审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问题,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集中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的合作交流才有意义。一般来说,应该通过合作交流来解决的问题具有三方面的特征:一是具有一定的思维价值。比如课本知识中的重点、难点和考点等问题。二是有争议的问题。因为学生看问题的局限性,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就难免会片面,这时的小组讨论将有助于学生全面地反思问题。三是开放性的题目。题目的开放性,决定了其答案的不确定性。只有通过合作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才能最终达成一致。四是非合作不能完成的问题。主要包括动手操作方面的问题,单靠一个学生是无法解决的,这时的合作交流更能体现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三、适时调控,重在指导
当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时,教师不能冷眼旁观,要热情参与,认真指导。其中,要谨记两点:一是要留足时间。不能问题提出后,几十秒或一两分钟后就结束,或者干脆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这种只求形式而不讲实效的做法不可取。二是要深入指导。全面了解学生合作交流的情况,收集讨论时的各种信息,特别要注意调控好学生交流的过程,防止出现老师宣布小组讨论学习开始后,课堂乱成一团,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四、总结评价,重在激励
在各小组长汇报合作交流的结果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一是评价参与度。看学生对活动是否态度端正,课前是否充分准备,包括查找资料、制作卡片、阅读有关书籍等。二是评价现实表现。主要看小组成员观点是否明确、讨论是否热烈、合作是否默契、回答是否流利等。三是评价交流结果。除了要客观评价小组交流结果是否正确之外,还要评价论据是否充分,论证过程是否严密、推理是否清楚等。四是进行综合评价。详细观察一个阶段合作小组内各成员的现实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在课堂上公开评价其进步与否,特别要点出个人近期的闪光点,课后可说明其不足之处,充分激励学生积极上进,勤于思考,乐于交流合作。
(作者单位:陕西省旬邑县第二实验小学)
一、科学分组,重在授法
一是科学进行分组。构建学习小组是进行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课前必须充分了解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习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特点,统筹兼顾各方面差异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分组,真正体现“优差互补、强弱相连”,为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奠定基础,为班级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创造条件。二是教合作方法。教师要在每次活动之前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任务和交流规则,选拔好各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建议根据学习任务的大小和难易程度,实行小组成员轮当组长制度,组员的分工由组长负责。这样,小组每个成员都有参与压力,都有竞争表现意识,都想把每次合作活动组织安排好。因此,课前预习和准备会更加充分详尽,组织过程会更加严密紧凑,个人能力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三是开展教育培训。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加强学生的互助意识培养,要让优秀的学生明白,帮助他人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教会学困生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要给学困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要适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不断培养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研究探索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看待问题,敢于发表个人不同见解。对于自我意识感较强的学生,要教育他们低调谦逊,学会倾听,尊重别人。
二、精选问题,重在设计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活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应进行几次、什么时候进行,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具体来讲,应根据学生实际认知特点、思维能力,结合大纲要求,全面审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问题,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集中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的合作交流才有意义。一般来说,应该通过合作交流来解决的问题具有三方面的特征:一是具有一定的思维价值。比如课本知识中的重点、难点和考点等问题。二是有争议的问题。因为学生看问题的局限性,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就难免会片面,这时的小组讨论将有助于学生全面地反思问题。三是开放性的题目。题目的开放性,决定了其答案的不确定性。只有通过合作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才能最终达成一致。四是非合作不能完成的问题。主要包括动手操作方面的问题,单靠一个学生是无法解决的,这时的合作交流更能体现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三、适时调控,重在指导
当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时,教师不能冷眼旁观,要热情参与,认真指导。其中,要谨记两点:一是要留足时间。不能问题提出后,几十秒或一两分钟后就结束,或者干脆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这种只求形式而不讲实效的做法不可取。二是要深入指导。全面了解学生合作交流的情况,收集讨论时的各种信息,特别要注意调控好学生交流的过程,防止出现老师宣布小组讨论学习开始后,课堂乱成一团,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四、总结评价,重在激励
在各小组长汇报合作交流的结果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一是评价参与度。看学生对活动是否态度端正,课前是否充分准备,包括查找资料、制作卡片、阅读有关书籍等。二是评价现实表现。主要看小组成员观点是否明确、讨论是否热烈、合作是否默契、回答是否流利等。三是评价交流结果。除了要客观评价小组交流结果是否正确之外,还要评价论据是否充分,论证过程是否严密、推理是否清楚等。四是进行综合评价。详细观察一个阶段合作小组内各成员的现实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在课堂上公开评价其进步与否,特别要点出个人近期的闪光点,课后可说明其不足之处,充分激励学生积极上进,勤于思考,乐于交流合作。
(作者单位:陕西省旬邑县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