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博展文明,岁月证沧桑
□吴志强
字数:1337
2024-08-14
版名:新知·博物
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扬州作为中国大运河申遗的牵头城市,立足于“古运河”的历史文化源头、“新运河”南水北调东线地理源头,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勇挑重担、示范带头。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就是其中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暑假伊始,我又来到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再次从中探寻千年文脉,脉鉴古今岁月。每来一次,都会有不同收获,从不同角度去感受运河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主体由博物馆和大运塔两部分组成。博物馆整体为唐代建筑风格,远远望去,它就像运河边一艘即将扬帆起航的巨船,非常契合博物馆主题;大运塔亦是唐塔风格,高百米有余,通过长廊与博物馆顶部相连。
步入博物馆,左侧便是蔚为壮观的“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展厅。在这里,我思绪飞扬,不能自已,感受到运河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站立在“运河沧桑、王朝基业——大运河的历史变迁”展览前,我感受到大运河历经千年沧桑,运河的兴废与王朝的盛衰相伴而生。继续前移,“天工慧光、中华勋业——大运河的科技成就”部分深深震撼了我,这是人类历史上超大规模水利工程的杰作,是中国传统水利科技成就的集中体现。“融通九州、社稷鸿业——大运河的社会作用”这部分,让我深切感受到国家兴衰与运河命运休戚与共,大运河促进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铸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开放包容的精神特质。还有“泽被天下、万民生业——大运河的经济文化”和“通古达今、千秋伟业——大运河的保护传承”部分,让我感受到大运河“流动的文化”,是传承中华文明和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标识。
截至2021年末,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藏有自春秋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古籍文献、书画、陶瓷器、碑刻、金属器、杂项等各类文物展品1万多件(套)。元代龙泉窑青釉观音像古朴端庄,慈悯众生;唐代鎏金錾刻花卉纹银盖罐上的花纹精细,线条细如发丝;清代掐丝珐琅鹦鹉更是色彩鲜艳,光彩夺目……万余件藏品看得人目不暇接,不由得感叹先人的艺术审美与娴熟技艺。
“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是众多游客最喜欢的展厅之一。它由一条主街将不同时空的“运河故事”串联,反映运河沿线人民的勤劳智慧与美好生活,力图再现不同时期大运河沿线城镇的历史景观。展厅由四个部分组成:以洛阳的盛世气象和以北宋汴河两岸自由的贸易生活为主题的“盛世东都、汴水繁华”;以京杭大运河北段城镇为参照原型,表现明清时期北方热闹的商街景观和静谧的胡同生活的“财赋京师、富甲齐郡”;以京杭大运河中段城镇为参照原型,重点表现运河漕运枢纽城市淮安和盐业中心城市扬州,以商街、戏台、盐商住宅、码头、邮驿等展现运河文化的“漕运枢纽、往来盐商”;以京杭大运河南段、浙东运河城镇为参照原型,重点表现运河沿线的小桥流水、枕河人家等江南城镇为主题的“人文江南、鱼米水乡”。四个部分组成了巨幅“城市历史景观”,打造了一个有历史场景和真实业态,以真实的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体验,从多个维度让游人参与互动体验,身临其境,开启穿越时空之旅。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用各种形式和技术,“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推动了运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