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我与孩子们一起体验创“皂”之美

□张巧妮

字数:1017 2024-08-14 版名:转换·多彩

  “相传,罗马人在祭神时,烧烤的牛羊油滴落在草木灰里,形成了‘油脂球’。人们发现,沾了‘油脂球’的衣服更容易洗干净……”社团纳新大会上我的发言吸引了好多孩子的注意,纳新异常顺利。
  经验无从谈起,孩子们学习从零开始,我为何不能呢?于是开始了一段全新的学习。原理、原料、皂化值、工具、模具……我细细研究,认真挑选,这还不够,周末陪孩子在图书馆学习之余,脚步会不自觉地移向手工皂一类的书。为了有更精准的指导,最后毫不犹豫买了两本书回家。有了足够的理论支撑和手工皂大师们的经验分享,一个晴朗的周末,我开始了我的家庭制“皂”。我小心翼翼地称量花生油、椰子油、氢氧化钠及水,异常紧张地控制着皂化反应的温度,注意力高度集中进行着尽量匀速的搅拌,左右胳膊轮番上阵,直到酸痛。当看到搅拌器在混合物的表面留下浅浅印痕时,我欣喜异常,社团活动一定能顺利开展了。但是课后服务时间有限,配方需要调整,最后我尝试将一款能较快皂化的家事皂用在了第一次社团活动课上。孩子们目不转睛地听讲,认真有序地操作,卖力地搅拌,最终在下课之前看到了“印痕”并将皂液倒入模具,再放入保温箱,轻轻地盖上盖子。这时候,我们总有一种呵护小生命的感觉。
  每次社团活动的结束其实意味着另一个开始。手工皂一般三到五天就可以出模,孩子们从不会忘记这一刻,会结伴前来和我在实验室相见。每次打开保温箱的那一刻,我都能清晰地听到孩子们的呼吸。第一块雪白的家事皂出模的那一刻,实验室里沸腾了,就连空气中每一个分子都在为我们鼓掌。最后,孩子们分工合作,阶段性地进行pH值测定,切皂、设计包装、包装皂、起名等,手工皂作坊里总是充满新奇的体验。当然,手工皂的制作也会有失败,每次的产品鉴定大会上,孩子们互相帮助,总结经验教训,并适时地聘请“专家”,最后成功地制作出自己满意的皂。每次实验结束,看着孩子们用自己制作的手工皂洗手,我总能感觉到他们的自豪和愉悦。
  这种自豪感在区里的学科节活动和学校一年一度的综合素质展演活动中得以充分展现。学科节活动中,孩子们热情地向前来参观的老师和同学介绍社团和自己制作的手工皂;综合素质展演活动中,手工皂作品展示和义卖活动在校园中备受师生青睐,像极了明星产品发布会。义卖活动的开展源于校长的提议,这让社团活动由制作、体验、收获知识技能转向了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的素养的提升。明白了校长的用心良苦,我和孩子们也极为感动。当孩子们将爱心传递给贫困家庭时,我看到他们内心都种满了一大片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