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下道德与法治课堂设问策略探究

□严永平许珊

字数:1315 2024-08-04 版名:知行
  新课标倡导积极探索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建构,涵养学生品格,提升关键能力,有利于实现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教师的课堂设问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改进。
   问题要融入教学情境,体现真实性
  议题式教学情境是以课标和教材内容为依据,创设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资源。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议题式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将设问小思考融入议题式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真思考。例如在教授《公民基本义务》时,用最近很火的“天水麻辣烫”作为情境,向学生提问:如果你是麻辣烫店的老板,你愿不愿意把辛苦挣到的钱拿去交税?有部分学生说不愿意,因为觉得自己赚钱不容易。教师进一步追问:那如果所有商家都不愿意纳税,那么天水的羲皇大道(展示图片)谁出钱建设呢?同学们陷入沉思。有反应快的同学说:是财政出钱修的。笔者又问同学们:财政的钱是哪里来的?有没有为你做什么呢?同学们竞相回答:税收是财政的大部分来源,为我们减免了学费,为公众修了地铁、港珠澳大桥,为我们增加了医保报销项目……师生共同总结:公民应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这样的情境着眼于学生日常生活,使知识活动化,让道法课具有真实性,接地气。
  问题要契合认知规律,富有启发性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而问题设置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关键。因而,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要研究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和成长规律,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借助已有认知不断拓展思维空间,不断增强课堂的参与度、体验感,从而实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果和育人实效的作用。例如在教授《公民基本义务》时,播放天水市2023新兵入伍欢送大会的视频,提问学生如果你是新兵中的一员,入伍后因为受不了辛苦想要拒服兵役,会带来什么后果?同学们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畅所欲言,有学生说:会造成罚款,会限制以后工作的选择面;还有同学说:会给予行政处罚,等等。随后教师点开超链接,打开某市人民政法官网发布的对于拒服兵役青年的处罚,印证学生的观点。此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来解决问题,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问题要创新呈现方式,注重多样性
  议题式教学中,教师表述问题的语言、语气、语态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度。基于此,教师要守正创新,以议题式教学情境为引领,利用多媒体,运用采访式、交流式、座谈式、生生合作互问式、文字书信式等方式进行设问,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活动性,提高课堂参与度和育人效果。例如在教授《深深浅浅话友谊》这一课时,讲解友谊的特质这一知识点时,笔者把全班分为两组,组织辩论赛,正方论点:君子之交淡如水,反方观点:多个朋友多条路。课堂气氛浓烈,同学们把有疑问的问题在辩论中越辩越明。随后教师展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议题式教学下的课堂设问研究是探索新课标指引下改变课堂设问现状、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思政育人实效的有益尝试,有助于深化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感悟,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