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问题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字数:1570
2024-08-04
版名:教育理论
□杨利兵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问题教学与数学学科的特点相契合,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展开自主探究和深入思考,从而有助于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高。所以,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思想和认识,明确问题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结合学情创新教学策略,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凸显和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设计关键问题,引领精准探究
问题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抓住问题核心点,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以此为基础来设计关键性的问题。具体来说,教师应对教材展开深入分析和解读,把握教材中的核心内容以及知识之间的关联点,设计出关键问题并设置成问题串、问题链,实现有层次的追问,从而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思考,引领学生展开精准探究,实现知识的有效解读和迁移,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
二、创设生活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创设生活化情境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具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营造积极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发现数学的存在,思考和分析数学问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教授《买文具》时,本课以“买文具”为主题引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在生活中,买文具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事,每一位学生都喜欢用新的文具,教师可以根据“买文具”这一话题引出问题。如,明明和小李去文具店选购新的文具,明明买了3块橡皮,每块3.5元,小李买了5根钢笔,每根45.6元,明明和小李一共花费了多少元?在这一情境中,学生们燃起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开始对问题进行分析,列出算式,尝试解题。对于小数乘法的计算,教师要及时指导计算中的细节,如,小数点的位置是否正确,这是很多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尽管学生能够计算出结果,但到最后因为小数点的位置出现问题会导致最终结果出错,因此,教师要关注计算过程,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
三、鼓励发现问题,驱动灵活思维
问题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其核心在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一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也是驱动学生灵活思维的关键。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适当放手,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索空间,让学生能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敢于提问、质疑与假设,主动去发现问题和其中的数学规律,驱动学生灵活思维,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教授《小数除法》时,小数除法是小学阶段比较难的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很多教师可能会忽视对学生问题的解决,导致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知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根据学生的疑惑,教师再进行查漏补缺,如:6包牛奶的总价是12.6元,那么每包牛奶多少钱?谁能列出算式?学生在思考片刻后,有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老师,小数除法列式和整数除法列式一样吗?还有学生提出了在计算中遇到的问题:老师,我可以先把小数转化成整数再计算吗?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再进行解答,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更是提升数学教学效果、助力素质教育实施的必经之路。身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职责和使命,把握当下教育发展变革的根本趋势,从教学思想的转变出发,突出数学教学重点,应用并实施问题教学方法,营造探究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引导下展开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陕西省神木市第十四小学)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问题教学与数学学科的特点相契合,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展开自主探究和深入思考,从而有助于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高。所以,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思想和认识,明确问题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结合学情创新教学策略,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凸显和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设计关键问题,引领精准探究
问题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抓住问题核心点,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以此为基础来设计关键性的问题。具体来说,教师应对教材展开深入分析和解读,把握教材中的核心内容以及知识之间的关联点,设计出关键问题并设置成问题串、问题链,实现有层次的追问,从而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思考,引领学生展开精准探究,实现知识的有效解读和迁移,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
二、创设生活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创设生活化情境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具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营造积极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发现数学的存在,思考和分析数学问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教授《买文具》时,本课以“买文具”为主题引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在生活中,买文具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事,每一位学生都喜欢用新的文具,教师可以根据“买文具”这一话题引出问题。如,明明和小李去文具店选购新的文具,明明买了3块橡皮,每块3.5元,小李买了5根钢笔,每根45.6元,明明和小李一共花费了多少元?在这一情境中,学生们燃起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开始对问题进行分析,列出算式,尝试解题。对于小数乘法的计算,教师要及时指导计算中的细节,如,小数点的位置是否正确,这是很多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尽管学生能够计算出结果,但到最后因为小数点的位置出现问题会导致最终结果出错,因此,教师要关注计算过程,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
三、鼓励发现问题,驱动灵活思维
问题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其核心在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一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也是驱动学生灵活思维的关键。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适当放手,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索空间,让学生能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敢于提问、质疑与假设,主动去发现问题和其中的数学规律,驱动学生灵活思维,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教授《小数除法》时,小数除法是小学阶段比较难的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很多教师可能会忽视对学生问题的解决,导致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知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根据学生的疑惑,教师再进行查漏补缺,如:6包牛奶的总价是12.6元,那么每包牛奶多少钱?谁能列出算式?学生在思考片刻后,有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老师,小数除法列式和整数除法列式一样吗?还有学生提出了在计算中遇到的问题:老师,我可以先把小数转化成整数再计算吗?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再进行解答,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更是提升数学教学效果、助力素质教育实施的必经之路。身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职责和使命,把握当下教育发展变革的根本趋势,从教学思想的转变出发,突出数学教学重点,应用并实施问题教学方法,营造探究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引导下展开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陕西省神木市第十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