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化技术为心理教育提质增效

□张学炬

字数:1212 2024-07-31 版名:声音
  “老师你好,我学习遇到了点困难,感觉精神很紧张,有什么办
  法放松一下?”近日,山东科技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一体化信息平台收到一条信息,预警系统马上启动。这是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徐进(化名)的一条心理咨询留言。心理咨询师乔杨接到留言后,从平台上调取出徐进入学以来的心理数字档案,对其做了一个简要的“心理素描”,有了这些铺垫工作,她建议徐进报名“VR放松”等活动。随即,徐进通过学校平台预约了心理设备体验活动。(7月8日《光明日报》)

  对于学生提出的心理救助需求,教师迅速接诊,及时调取大数据资料,精心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然后,给出妥善的矫治方案,让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切实保障了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是学校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做的精准滴灌,极大地提高了心理疾病矫治的实效和时效,值得点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2023年4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这为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必要的遵循。各学校要进一步提高责任担当意识,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并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心理健康教育除了用好传统的望闻问切术稳扎稳打外,还要利用好信息化技术这个平台。
  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数据的搜集工作。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信息化助力教师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如此。时下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大多都是兼职教师,真正专业的不多,就得借他山之石以攻玉。但让信息化这个“他山之石”给出一个妥善的救治措施,攻好学生“心理健康”之“玉”,得有大量准确详实的数据才行。因此,教师平时要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数据搜集,从开学初学生心理问题检查,到平时的观察、抽查等,都应确保细之又细,实之又实,一旦学生出问题,就能迅速调取资料,经过高精度计算,拿出一份科学的治疗方案,把学生心理方面的大问题化为小问题,小问题化为没问题。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当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在心理健康方面,不少学生常常是讳疾忌医,刻意隐瞒,从而延误了问题解决的最佳时间。因此,对于敢于说出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和教师要高度重视,做好及时而周到的服务,给学生拿出一个专业的自救或矫正方案,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温暖,愿意敞开心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同时,对其他的学生也是一种鼓励。
  把“技救”和“人救”结合起来,提高治疗的效率。信息化技术在治理学生心理疾病方面,速度快,效率高,但所给的方案措施等大多都是大水漫灌性质,难以做到精准滴灌。因此,教师还要做好“人救”措施,通过谈话谈心、家访、走访其他学生等措施,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症结,才能配合信息化技术做好学生化血活淤的工作,打通他们心理上的堵点、思想上的惑点,提振他们对生活的信心,树立远大的理想,为生命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