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教育理念融入中学体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以《舞龙》一课为例

字数:1860 2024-07-28 版名:知行



   □牛 笛
   [ 案例概述 ]
  STEM教育理念提出对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进行整合,对多个学科进行有逻辑、有组织地交叉与融合,工程取向的STEM课程被证明是落实该理念最适合的形式。由美国国际技术与工程教育学会提出的“6E设计型学习模式”则可以帮助教师完善课程设计。“6E设计型学习模式”以工程设计为主线任务,结合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让学生经历“参与、探索、解释、工程、深化、评价”6个环节,深入整合跨学科知识,解决挑战性任务。
  本文中的项目式学习案例以STEM理念为指导,结合中学体育学科特点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将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舞龙与道法(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龙文化)、科学(杠杆原理)、美术(各种图形)、音乐学科(鼓乐节奏)、数学(空间方位)等课程融合,结合STEM教育理念、“6E设计型学习模式”建构框架。通过构建接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秉承学生与情境持续互动和解决问题的宗旨,让学生完成多项跨学科综合实践任务,促进学生更好地形成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
  [ 案例目标 ]
  从事实证据中,运用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思维方法认识舞龙的结构与功能等与体育相关的学科知识,了解舞龙的传统文化,理解舞龙的结构和功能。
  初步掌握舞龙的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舞龙的“8”字舞动等技术;利用已学习的道法、科学、数学、美术、音乐等相关学科知识,小组合作设计并完善舞龙的展演方案。
  通过数据分析,体会舞龙的重要性,认识人与舞龙的关系,弘扬舞龙文化。同时,将课程思政融入舞龙教学中,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积极稳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培植学生的家国情怀。
  [ 实施过程 ]
  参与:明晰问题情境,落实舞龙概念
  教师前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了七年级全体同学对舞龙文化的了解情况,分析数据后发现,能够准确说出舞龙文化的学生数量不足40%,有10%的同学表示基本没有关注过舞龙文化。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显示同学们对于中华传统节日中的龙文化了解不足,需要加强对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舞龙的了解与学习。
  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展示中国文化自信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教师将参与本次项目式学习的学生分为不同舞龙制作与展示团队,以“识龙、爱龙、护龙”为主线,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为驱动问题情境,每个团队均需提出自己的方案,教师和全校学生则作为完善方案的验收客户。通过创设实际情境,构建舞龙的结构、形态与功能等相关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课堂。
   探索:搜集舞龙文化,寻找舞龙起源
  为更好地弘扬舞龙文化,需要小组成员们对舞龙的起源与发展情况有充分了解。
  解释:融合学科知识,解释现象成因
  每个舞龙制作、展示团队分别统计本团队搜集的舞龙文化知识、舞龙制作道具、舞龙的舞动动作,并借助道法、科学、美术、音乐、数学等课程知识解释舞龙的演变过程,最后,分团队进行展示汇报。
  不同舞龙团队在汇报展示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不同区域的舞龙道具,呈现不同的颜色与设计。同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原因,同学们综合人文、生物、科学等学科知识,从颜色、形状、大小、舞龙的动作姿势等角度综合分析并作出解释。
  工程:模拟工程计划,完善设计方案
  各舞龙小团队通过前期实地调查,充分认识了舞龙文化,经讨论后学生提出各地舞龙数量和种类都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但是许多同学们对舞龙的中华传统文化关注度不足,因此,需要设计更多舞龙活动提高同学们对于舞龙的关注度。
  根据项目要求,各团队遵循设计原则,初步拟定了“舞龙绘画展”“舞龙挂牌”等活动方案。团队成员讲解本组方案,教师提出针对性强的指导性意见后,各团队根据意见与建议修改完善方案,制订出新的具体实施计划,为方案的实施做好充足的前提准备。
  深化:课外延伸拓展,小组交流宣传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调查其生活所在地有关舞龙的文化知识,如居住小区内过年关于舞龙的相关活动,并通过查阅资料,尝试分析舞龙在人类生活环境中起到的作用。
  学生通过舞龙文化的调查发现,非遗舞龙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必须要大力进行宣传与保护。学生可以利用课间和周末时间,分小组在学校和社区内通过绘制舞龙手抄报、张贴舞龙宣传海报、分发保护非遗文化的传单等方式来号召全民保护与弘扬中华传统舞龙文化。
  评价:关注核心素养,培植家国情怀
  本课程作为一门兴趣选修课,抛弃“唯分数论”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在新课标指导下,注重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达成,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结评价等方式生成过程性评价。
  最后,教师从传统体育项目舞龙引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无数志愿者对传统文化弘扬与继承的贡献,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继承与弘扬教育,树立学生文化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