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育人润物无声
□周雅梅
字数:1729
2024-07-28
版名:知行
6月,陕西省汉中市举办县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大练兵”集中展示活动,我担任评委,全程观摩整个活动,对思政课建设有以下的思考:
思政课程设计要突出
育人实效精准达成
思政课的本质就是讲道理,让学生从内心认同并建立一套认知体系,指引和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单纯地讲道理,学生会产生乏味感。将道理设计到故事中,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教育,从兴趣度来说,孩子们会喜欢。
就像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寓言故事,采取小故事+大道理的方式,反而让我们记忆深刻、启发颇多 。听过的“坐井观天”“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等,蕴含着丰富的道理和深刻的寓意,可以结合自身经验,产生多重的解读意义。或者镶嵌在情境中,将课本中的知识点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素材为载体,让道理有了真实的依托,有一面可以直接观看和分析的镜子,投射出与我们熟悉的场景,让学生体验道德行为,心灵产生震撼,受到启发。或者隐藏在活动中,就像是魔术,产生意外的效果,让学生在不知不觉接受教育,对所抛出的观点表示赞同,在亲自经历的过程里思想受到洗礼、情感得到升华,认同其相应的价值,言语表现及个人行为发生真切改变。
体验式教学。一位小学教师创设丰富有趣的学习情境,通过讲故事,引出课题。紧密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设置有趣的游戏体验小活动,通过蒙着眼睛贴鼻子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合作的价值。并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知道多种场景合作的价值和意义。学习中的合作、劳动中的合作、生活中的合作,逻辑铺垫逐步拔高,让学生将自身直接经验逐步迁移为间接经验,扩大学生认知半径,突破抽象讲道理的狭隘性和枯燥性,以鲜活事例促使学生价值观形成。借助相关图片展示、诗歌诵读,强化合作观点,升华情感。
议题式教学。一位参与展示的高中教师,其选题内容紧扣现实的热点材料,设计出新鲜话题,吸引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度,增加教学的吸引力。以案例为载体,降低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隔离感。真实的事件巧妙地穿插整个教学环节,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议题式教学,促使学生在搜集、思辨、讨论、交流、分享、归纳信息的过程中,促进知识建构,形成全面看问题的视角,结合已有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促进知识的转化和运用。
课程思政设计要突出
德育渗透恰到好处
课程思政(学科德育),从构成看,课程在前,就是要突出学科课程的特质。就课程思政而言,教学设计的逻辑点必须遵循各门课程独有的属性。如数学课的理性色彩,严谨、精准;艺术课的感性之光,科学课程的实践性和探究性等。
紧扣学科本质。语文教师参与思政课展示活动,且不可离开篇章进行解读和语言品味,在主旨方面无限制扩展。非要架空进行生硬宣讲,反而丢弃了语文课的特点。一定要上成语文课,体现出浓郁的语文味道,再结合相关的生发点,顺势而出、巧妙引导,引出德育价值元素,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
创设学习情境。比如本次展示的体育课以《七律·长征》视频为背景,引出授课题目:耐力跑。利用标志桶进行设计,将诗歌中的“地名”设置为不同的运行项目,如下蹲、折线往返跑等。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既有耐力跑的各种分解动作,同时又以爬雪山、过草地、四渡赤水等场景为依托,情感浸润与体能运动有机结合。再如一节音乐课,创设情境,铺垫渲染。接着,教师辅之以道具,演唱《定军山》选段,辨别戏剧唱词发音与普通话的差异性,采取教唱—跟唱—接龙唱—合作演唱—带着动作唱等方式,增加感染性和趣味性。同时,渗透本土文化,引发学生思考,京剧如何传承,介绍了京剧普及和发展面临的困难。其实,戏曲在每个时代都面临如何满足并不断吸引观众的现实课题。该名教师以京剧大师梅兰芳说过的话激励学生。“一个古老的剧种,能够松柏常青,是因为它随时进步!”以此唤醒学生对传统文化进一步的了解,争做传统文化传播者和发言者,增强文化自信和传承使命感。
创设项目活动。一节语文课,授课教师践行新课标理念,创设出丰富的学习情境,以文化公众号“秦之韵”推荐佳作活动为主线。分设“我读—品风韵、我思—论优势、我悟—研标准”三个任务,分别落实语句品析、鉴赏审美、质量评价等能力训练,每个任务环节紧扣,前后衔接得当。最后在总结部分归纳出“秦之韵”选文标准。概述秦川、秦人、秦腔特点,升华该部作品的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即“为人民抒写”。
思政课程设计要突出
育人实效精准达成
思政课的本质就是讲道理,让学生从内心认同并建立一套认知体系,指引和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单纯地讲道理,学生会产生乏味感。将道理设计到故事中,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教育,从兴趣度来说,孩子们会喜欢。
就像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寓言故事,采取小故事+大道理的方式,反而让我们记忆深刻、启发颇多 。听过的“坐井观天”“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等,蕴含着丰富的道理和深刻的寓意,可以结合自身经验,产生多重的解读意义。或者镶嵌在情境中,将课本中的知识点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素材为载体,让道理有了真实的依托,有一面可以直接观看和分析的镜子,投射出与我们熟悉的场景,让学生体验道德行为,心灵产生震撼,受到启发。或者隐藏在活动中,就像是魔术,产生意外的效果,让学生在不知不觉接受教育,对所抛出的观点表示赞同,在亲自经历的过程里思想受到洗礼、情感得到升华,认同其相应的价值,言语表现及个人行为发生真切改变。
体验式教学。一位小学教师创设丰富有趣的学习情境,通过讲故事,引出课题。紧密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设置有趣的游戏体验小活动,通过蒙着眼睛贴鼻子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合作的价值。并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知道多种场景合作的价值和意义。学习中的合作、劳动中的合作、生活中的合作,逻辑铺垫逐步拔高,让学生将自身直接经验逐步迁移为间接经验,扩大学生认知半径,突破抽象讲道理的狭隘性和枯燥性,以鲜活事例促使学生价值观形成。借助相关图片展示、诗歌诵读,强化合作观点,升华情感。
议题式教学。一位参与展示的高中教师,其选题内容紧扣现实的热点材料,设计出新鲜话题,吸引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度,增加教学的吸引力。以案例为载体,降低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隔离感。真实的事件巧妙地穿插整个教学环节,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议题式教学,促使学生在搜集、思辨、讨论、交流、分享、归纳信息的过程中,促进知识建构,形成全面看问题的视角,结合已有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促进知识的转化和运用。
课程思政设计要突出
德育渗透恰到好处
课程思政(学科德育),从构成看,课程在前,就是要突出学科课程的特质。就课程思政而言,教学设计的逻辑点必须遵循各门课程独有的属性。如数学课的理性色彩,严谨、精准;艺术课的感性之光,科学课程的实践性和探究性等。
紧扣学科本质。语文教师参与思政课展示活动,且不可离开篇章进行解读和语言品味,在主旨方面无限制扩展。非要架空进行生硬宣讲,反而丢弃了语文课的特点。一定要上成语文课,体现出浓郁的语文味道,再结合相关的生发点,顺势而出、巧妙引导,引出德育价值元素,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
创设学习情境。比如本次展示的体育课以《七律·长征》视频为背景,引出授课题目:耐力跑。利用标志桶进行设计,将诗歌中的“地名”设置为不同的运行项目,如下蹲、折线往返跑等。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既有耐力跑的各种分解动作,同时又以爬雪山、过草地、四渡赤水等场景为依托,情感浸润与体能运动有机结合。再如一节音乐课,创设情境,铺垫渲染。接着,教师辅之以道具,演唱《定军山》选段,辨别戏剧唱词发音与普通话的差异性,采取教唱—跟唱—接龙唱—合作演唱—带着动作唱等方式,增加感染性和趣味性。同时,渗透本土文化,引发学生思考,京剧如何传承,介绍了京剧普及和发展面临的困难。其实,戏曲在每个时代都面临如何满足并不断吸引观众的现实课题。该名教师以京剧大师梅兰芳说过的话激励学生。“一个古老的剧种,能够松柏常青,是因为它随时进步!”以此唤醒学生对传统文化进一步的了解,争做传统文化传播者和发言者,增强文化自信和传承使命感。
创设项目活动。一节语文课,授课教师践行新课标理念,创设出丰富的学习情境,以文化公众号“秦之韵”推荐佳作活动为主线。分设“我读—品风韵、我思—论优势、我悟—研标准”三个任务,分别落实语句品析、鉴赏审美、质量评价等能力训练,每个任务环节紧扣,前后衔接得当。最后在总结部分归纳出“秦之韵”选文标准。概述秦川、秦人、秦腔特点,升华该部作品的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即“为人民抒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