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深度学习视野下的初中历史主题教学

□梁中奇

字数:1534 2024-07-28 版名:教育理论
  历史新课程改革日益加快,强调教师应带领学生由浅层学习过渡至深层学习,围绕多元主题组织实践教学活动,有效提升历史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而在传统历史教学中,受单一化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只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理解历史知识,无法深入分析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影响历史课程育人目标的达成。为此教师应利用主题教学的方法构建历史深度学习课堂,以历史主题为中心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育方法和优化教学评价,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脉络,实现教与学的辩证统一。
  一、依据认知范围,凝练历史学习主题
  相较传统教学模式来说,主题教学的突出优势在于以主题为中心协调各项教学环节,主题选择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课程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在深度学习视野下开展初中历史主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综合考量课程目标、授课内容与学生基础等多项要素,紧扣新课改要求提炼历史教学主题,利用其指导后续教学活动的实施。而且还需立足学生认知发展提出有思想、有内涵的历史教学主题,确保深度学习内容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在主题探究中把握不同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
  以八年级上册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为例,本课主要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与社会背景,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明确工人运动的高潮时间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具体内容,总结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的主要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提出“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教学主题,围绕新课改要求设计主题教学目标,带领学生梳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路径,准确梳理历史知识之间的脉络关系,循序渐进地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作用,向逻辑化的高阶思维模式过渡。
  二、理清知识结构,搭建深度学习支架
  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较多琐碎细致的历史知识,在以往历史课堂中,为保障日常教学进度,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孤立记忆历史事件,学生很少有机会全面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事件演变历程,无法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为此在深度学习视野下开展初中历史主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以主题为中心理清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究历史知识之间的关联性,由浅入深地分析历史事件。逐步强化历史逻辑思维,在知识迁移与总结中搭建学习支架。
  以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为例,本课应了解孔子在教育领域的主要成就和思想观点,明确百家争鸣中的不同派别、代表人物与思想内涵,分析社会经济、政治发展与思想之间的影响关系,总结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由于本课涉及不同教育家的思想观点,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历史知识,以百家争鸣为主题,将不同流派作为导图分支,清晰捋顺不同教育思想的共性与差异,提升主题教学效果。
   三、活用教学方法,拓展主题学习深度
  在深度学习视野下开展初中历史主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历史教学方法,注重知识传授与答疑解惑,不断增强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体验感和参与感,驱动其层层递进地理解历史知识。而且教师还应创设真实的主题教学情境,拓展学生深入感知历史事件的角度,在场景熏陶下提升对历史主题的理解深度。
  以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为例,本课主要了解东汉的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位置,概括与光武中兴相关的历史知识,分析东汉走向兴盛与衰亡的原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讲述当时宦官掌权的历史背景,明确东汉政权畸形的具体体现,引导学生联系历史背景分析外戚宦官代替黄帝行使权力的根本原因,有效扩展学生历史思维空间。并将讲授法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针对王朝的兴衰与学生开展互动交流,通过活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主题学习的重难点。同时教师还可以呈现与东汉相关的影视片段或历史资料,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历史场景中,深化学生在主题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优化历史教学的资源配置。
  (作者单位:陕西省大荔县城关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