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徒制带给写作教学的启示
□何 捷
字数:2433
2024-07-21
版名:知行
在《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一书中,作者介绍了“裁缝”行业中,学徒的学习特点。近乎100%的学徒都在学习后获得成功,成功率让我们不得不对其学习模式产生兴趣。
同时,很自然地联想到写作教学。同样是学习,“教”和“没教”基本一样。较高的“失败率”,让人不得不思考——能否从裁缝行业的学徒制中抽取学习的基本规律,迁移至写作教学领域中,让成功率得到提升。
先看书中介绍的裁缝行业的学徒制:裁缝行业的学徒,在学习如何制作衣服时,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和衣服的制作程序是完全颠倒的。学徒从学习衣服制作的最后阶段开始。例如,学习如何熨烫衣服、钉纽扣等,然后才学习缝制,最后学习裁剪。
同时,关于裁缝课程,分为“入门”和“实习”两个步骤。“入门”指观察并试图勾画衣服的近似样子的过程;“实习”则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进行:学徒从头至尾重复每一个生产环节。
梳理总结后发现,裁缝行业的学徒制中,有着明晰的阶段式推进:学习阶段—实践阶段—独立操作阶段。经历这三个阶段后,学徒才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小师傅”。之后,经历岁月的打磨,不断成长与进步,成为“大师傅”。学习阶段“只看不做”是最大特点。看,提升的是眼力,看的同时,心里在想,手上不行动,达成眼高手低的学习效果。实践阶段才开始进入局部的、细小的、微观的操作。学徒不进行整件衣服的缝制,更不进行关键的“裁剪布料”“量体”等高级别的实践活动。而且,师傅会要求学徒反复进行一项操作。例如:反复缝扣子,缝10个、20个、30个,乃至所有等待缝制的扣子。直到扣子缝得针脚明晰,牢固又轻巧。实践阶段的推进,也是其他细小环节的重复操作,姑且形象地称为“帮工”。
帮工阶段的“倒置”设计,有着极大的可借鉴意义。
裁缝行业的帮工阶段,学习是颠倒的。学徒能够在为衣服钉扣子、缝袖口的过程中,先掌握衣服粗略的整体构成。之后的缝制过程,能让学徒注意到衣服各部分缝制起来的条理性、顺序、定位。这种顺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整件衣服失败的概率,确保每一个学徒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都能够分步学成。
将裁缝行业的培训方式和学习流程移植到写作教学中,可以有如下启发。
启发1:成功源于对“成功操作”的反复观摩
学生学习写作,几乎没有机会观摩教师是如何操作的。教师很少示范写出一篇,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所做的是“命令学生写”。究其原因,不得不承认,教师个人缺乏写作应有的技能、技巧,缺乏成为“师傅”的风范与能力。作为“学徒”,学生很少亲眼看见“一篇文章是如何产出”的。所以,轮到自己写的时候,自然感到无从下手。生搬硬套出来的文章,最多就是提交的一类“作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品”。
启发2:大而笼统的学习方式,让成功显得偶然且飘渺
学生学习写作,都是一步到位的。例如,教师布置一道命题,学生依据要求写出一篇文章,教师针对文章点评。写一篇文章,寄托其中的要求太丰富、太周全,几乎囊括和写作相关的所有要求,各个标准都汇聚在一次性抵达的一篇文章中,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很少有人质疑这样轻车熟路的写作教学流程。我们从来不去想:这样写学生有多难。因为学生都能提交作文,看起来都成功了,所以我们也更理直气壮地这么做了。然而,裁缝行业中的“倒置”设计,应当让我们逐渐清醒——应先进行局部的片段练习,可以反复强化,直至熟练掌握,之后再进行全篇写作练习。
建议教师借助“百字作文天天练”的方式,让学生每天练习一个小片段,一段时间之后组合成为较为系统的全篇写作。例如,一周有5天,以人物外形刻画为目标,第一阶段可以练习写出5种眉形:新月眉、大刀眉、倒竖眉、卧蚕眉、柳叶眉……每一种眉形的写作,都可以单独成为一篇微型百字作文。专项练,可以不顾头尾,不管是否完整,一味精准地指向目标。这就好比裁缝学徒学习钉扣子。
不要以为过细的练习,会导致练习量剧增,乃至多到无法完成。其实,当学生完成类似对眉形的分项练习后,最大的意义是获得“人物外貌细致刻画”的写作经验。经由练习提升的是写作的真正实力,获得的是学习的基本路径。这就类似裁缝的学徒会钉扣子,也能缝好裤脚,是一个道理。此时,可以学生自由设定,也可以由教师设计练习的项目,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加快学习。
局部练习能够极大程度提升学生的真实写作能力,去除对通篇写作笼统、宽泛的追求,同时将每一个细节都打磨得非常精致。由教师根据班级学情精心设计的“百字作文天天练”微型课程,有效推动学生写作能力提升,“教的程序”符合“文章产出的程序”,教学有实效。
启发3:倒置的程序设计,是确保写作提升的关键
为什么裁缝行业的学徒成功率高?从局部做起,而不是从裁剪一件衣服做起是关键。
从局部进入,掌握技艺,能够让学生了解最为基本的方法。“百字作文天天练”就是用短、频、快的局部集中训练,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构成、句子拼接的基本方法。
倒置设计,让缝制行业的学徒得到机会,不断推演、理解一件衣服组合的基本原理。对百字片段的写作、串联、加工、组合,也能让学生更为透彻地理解“一篇文章是如何写成的”。这非常类似于先完成一个袖口,再完成一个袖管,然后将二者联合起来,再缝制在衣服的主体上……每一个环节都得到精致的加工,整篇文章的成功率大大提升,写作自信也大大加强。
相比之下,漫无目的地写、写、写,一篇又一篇地写、写、写,学生深陷其中,到底写得好不好,全凭老师一句话。久而久之,教师的评价就成为学生写作进步的“天花板”。
以上的分析,也会带来一个担忧:这样练习,会不会导致千篇一律?
实际上,裁缝行业的学徒出师后,最终都将具备自己的风格,这是经验累积的结果。因此,这样的训练不会导致一样的裁剪结果。学生写作也一样:基本功的夯实,不会形成阻挠创作灵性的力量,只会在写作的各种复杂需要中,在文章的各种变式形成中发挥作用。
我们主张从小学第二学段三年级学习写作开始就进行“百字作文天天练”。从一个片段写起,不要在意文章的通篇完整,不要在意字数的多少,更不要在意文字的美化,也不要刻意使用成语、比喻等,让写作学习的过程更合法,让学生的写作发展更有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