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振兴”的新思路

——陕西省西安中学副校长薛党鹏谈县中振兴的难点突破和路径优化

字数:3563 2024-07-17 版名:视点

陕西省西安中学副校长薛党鹏

  □本报记者 冯 丽
  县中办学质量是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然而近些年陷入发展之困。为此,中省在近些年出台系列政策力图重振县中,进而造福一方百姓。面对新机遇,县中如何破局?记者邀请在延安、榆林、商洛、汉中等地曾多次参与教育帮扶和调研的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陕西省西安中学副校长薛党鹏分享其对县中振兴的思考。
  记者: “县中塌陷”实际上折射的是整个县域的教育生态,是县域从学前到高中、县乡整体教育的塌陷,您认可吗?
   薛党鹏:的确是这样。所谓的“县中塌陷”不是教育生态受到破坏的“因”,而是教育生态破坏导致的“果”。种种因素导致生源流失,生源流失的同时也出现了师资流失,教师流失反又加速了优秀生源的流失,最终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记者:在中省陆续出台振兴县中的政策后,不少县中推出高薪,包括年薪招聘优秀教师,在您看来,此举能否解决县中师资困境问题?
   薛党鹏:短期来看,这种方法是奏效的,的确可以吸引一部分县域外优秀教师以提高县中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而且他们的加入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快速提升教学质量。一些教师还具有比较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如果能同时担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职务,就有希望带动本学科其他教师更新教学理念、精心研究教法、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发挥骨干教师“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引领作用。
  长远来看,高薪招聘优秀教师并不能完全解决县中师资困境问题。高薪招聘的确可以吸引部分优秀教师,但优秀教师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获得相对较高的待遇,县中承诺的高薪能否持续,能否高于城市,能否吸引真正优秀的教师是需要打一个问号的。特别是高薪招聘优秀教师可能会给本地教师带来“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感觉,从而反噬本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更多的本地教师变得“佛系”或者选择“躺平”,甚至可能会出现为了获得更高的待遇而无序竞争、无序流动,对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一些不利因素。
  记者:当前,地方财政紧张,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师待遇存在难题。请问,在“钱”途之外,还有哪些办法可吸引优秀人才,提升县中的师资实力?
  薛党鹏:待遇的确是比较重要的因素,但是受制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县域普通高中教师的待遇相较于城市高中普遍偏低,但县级政府解决这一难题显然存在困难。
  首先,可以将县域高中教师的待遇与中央转移支付制度、县级财政分档定级结合起来考虑,明确省、市、县级财政分档负担比例,尝试建立省级统筹的县域普通高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师工资的转移支付力度,落实中央财政责任,以缩小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普通高中教师工资待遇差距,较好地实现区域间普通高中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普通高中教育的均衡发展。
  其次,要严格执行教师职称晋升中“在薄弱学校支教”的政策要求,探索建立和完善城乡普通高中教师流动制度,积极推进区域内普通高中教师交流轮岗,统筹规划指导大中城市优秀校长、优秀教师支教走教计划。与此同时,积极创设条件鼓励县中教师和管理骨干到发达地区和优质学校交流学习,建立双向流动的教师互动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再次,可尝试实施县级政府主导、省市级财政支持的师范生订单式培养工程。要针对县中特定学科或特定需求的师资短缺,与高校合作,通过设立奖助学金、生活补贴等优惠政策,定向培养和招聘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到县中从教,从而满足县中的师资需求。
  最后,返聘本县籍优秀退休教师返乡任教。事实上,福建厦门、海南三亚等地几年前就实施了“银发教师计划”,很值得借鉴。
  综合一些国外经验,我认为,要彻底消除城乡教育差距、真正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最终要靠系统的教师流动轮岗制度。
  记者:除了经济待遇外,县域高中教师的专业成长路径也远没有城市名校教师的路径宽广。在激励基层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性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薛党鹏:除了待遇留人外,对县中来说,还应该重点在事业留人和感情留人上下功夫。一是为教师建立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让他们看到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二是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提升学历和专业素养。如可以以奖励的形式每年推选骨干教师脱产赴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攻读教育硕士或者教育博士,脱产期间的待遇正常发放,增强骨干教师对学校的情感认同。三是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减少不必要的行政负担,让教师安心从教。
  记者:目前,湖南省、浙江省、江苏省等地已经明令禁止跨区域招生。今年,陕西也明确要求,除承担国家特殊人才培养任务的招生项目外,全面取消跨区域招生,扭转县中生源过度流失现象。而一个现实是,但凡有点门路的家长,都挖空心思把孩子往外送。在您看来,这样的新政对县中发展有多大的实际效果?县中是否能留住优质生源,又该如何留住优质生源?
   薛党鹏:就当前而言,禁止跨地区掐尖招生,不仅有助于稳住县中教育的生源基本盘,也是恢复高中教育健康生态的关键一环,是县中振兴的基础。但是,从长远来看,禁止跨地区招生并不能解决县中振兴的根本问题。因为,这类政策的确立,依然认为高中生源流失是县域教育生态破坏的“因”,所以采取了“堵”的策略。但我们都知道,县域高中生源流失是由县中优质师资缺少、教学质量不被认可以及县城人口持续流出、低学段学生流失等原因引起。取消跨区域招生只是禁止高中跨市招生,并不能彻底解决县域高中生源的流失问题,因为家长有可能在幼儿园或者义务段就提前离开县城到外就读。结合部分重点城市的落户政策,出现的可能情形是生源流失由高中向低学段蔓延,最终还会影响到县中发展。所以,要做的是促进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记者: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不是仅仅为出几个第一名和几个清北生。说起来,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实际上,群众尤其是家长,仍然十分看重全国知名高校,而这一点,恰恰是被人掐住的“命门”。您认为,县中该如何度过当下?
  薛党鹏:其实看重全国知名高校不单单是县中的软肋,也是绝大多数城市高中自认为的软肋。近年来,中央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密集出台有关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文件,特别是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落地实施,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但是,受教育工具化、功利化的影响,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普通高中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千校一面”“高度同质化”,鲜有自身特色。同时,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区域内部多样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依然存在,且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少部分学校虽然有多样化发展的努力,但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所谓的多样化发展本质上还是高考升学的多样化,即想方设法为学生升学创造条件,带有深深的功利化印迹。这样的背景下,出现比“顶尖学校”、比“清北生”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县中想要发展,就不但要考虑解决当下的问题,更要谋划长远发展的问题。《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实施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促进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建设一批具有科技、人文、外语、体育、艺术等方面特色的普通高中,积极发展综合高中。《意见》的出台与已在全国绝大部分省(区、市)推进的高考综合改革相呼应,延续了为破解普通高中在教育理念、办学目标、改革方向、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培养体系等方面的发展同质化倾向指明了方向,消除了各普通高中在实施内涵建设时的体制机制障碍。可以说《意见》为县中描绘出了“多样化有特色”的发展蓝图。
   记者:高考是一把标尺,而高中办学资源不均衡,在“三新”背景下,您认为县中的教育变革与高校综合评价改革如何衔接?
  薛党鹏:首先,双方应保持教育改革目标的一致性。县中的教育变革和高校综合评价改革都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作为县中,要积极适应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的要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高校的综合评价改革也应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而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
  其次,双方应加强沟通交流,形成教育合力。针对县中的特殊性,双方要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就改革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进行深入交流,达成改革共识。同时,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了解彼此的改革进展和成果,做好制度衔接。
  最后,高校要针对县中的特殊情况,为县中学生制定符合实际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我们必须承认,县城可以为学生提供的社会实践、科技创新、艺术鉴赏等方面的机会较城市高中要少很多。县中要积极与高校对接,充分利用贫困地区专项计划,为其毕业生开辟综合素质评价“绿色通道”。
  县中振兴,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们坚信,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优师计划”的实施、公费师范生政策的调整以及各省市跨区域招生的政策取消、分区域招生的实验实施、组团式帮扶、结对子办学等举措的落实,县中教育高质量发展必将成为现实。
   记者:谢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