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4分还给孩子”是对教育多元化的呼唤

□何勇海

字数:1146 2024-07-17 版名:声音
  近日,一道由网友分享的小学数学题引发舆论热议。题目为:下面是一位病人的体温记录统计图,请你认真分析统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从以上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考生答道:“这个病人快好了。”但该题却被老师扣掉了4分。分享该题的网友在评论区公布了“正确答案”——从哪天到哪天体温相对稳定。即使公布了“正确答案”,仍有很多网友表示无法理解孩子的原答案错在哪里。(7月9日《成都商报》)

  在该新闻的评论区,不少网友认为,孩子的答案并没有错,“从数据来看,这个病人的体温开始趋于正常,不就是快好了吗?”甚至有不少疑为医护人员的网友表示,“虽然题目没给出病人的年龄、性别等其他数据,但光从体温来看,确实是不发烧了。请把这4分还给他。”
  确实如此,这道数学题的用意,虽然是要考核数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却是很生活化的题目,考生给出的答案是医学上的判断,基本没有体现出数学的特性,也不宜全盘否定,适当给一点分数才是教育应有的做法。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说,从标准答案思维看,这名小学生的答案不符合命题要求,应该扣除4分;但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素质看,应该摆脱标准答案思维,鼓励学生观察、思考,只要答案合情合理,就应该给分。
  这件事引发争议的核心在于,生活化命题、开放式命题仍遭遇标准答案禁锢。考试题目应有答案,但应该是参考答案。“说一不二”的标准答案折射出一种单向思维,是“填鸭式”教育的产物,这样的教育会泯灭学生的个性、禁锢学生的思考、钳制学生的好奇、伤害学生的审美,甚至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标准答案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千篇一律、缺乏创新的人。
  然而,无论是哪个国家、哪种社会制度、哪个时代,都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故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要培养具有探索性、创新性思维的学生。比如,201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就提到“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以及“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
  虽然如今很多老师在出题时经常出一些开放性、探究性的题目,比如此次让学生观察一位病人的体温记录统计图,但在实际的对错评判中,一些老师并没有转变观念、放下权威,把一定的话语权还给学生,而是沿袭固有的标准答案那一套,拒绝学生有其他理解,仍于无形中阻碍学生探索性、创新性思维的养成。
  为避免更多标准答案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挣脱标准答案的束缚,享受到多元化教育,从而飞得更高更远,应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有专家说得好,比命题改革更重要的是,必须改革阅卷思维,如果还是给开放性题目统一标准答案,就无法起到开放命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