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点灯人

——读于漪《点亮生命灯火》

字数:1381 2024-07-17 版名:悦读

  □张 洁
  在这个小满初盈夏意浓的时节,我与西安市雷蕾语文“名师+”研修共同体的老师们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共读了于漪的《点亮生命灯火》一书。全书分为四个篇章:先进教育理念的追寻与树立,语文教育真谛的探索与反思,课堂教学实践的多彩与遗憾以及师道修为的觉醒与坚守。内容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于老师对师道修为和既教文又教人的坚守,是其孜孜不倦,不忘初心,探求教书育人规律的见证。
  教书育人,探寻教育本质
  作者在开篇就明确了一个问题:奠基,“奠”怎样的“基”?基础教育给人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科学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教育的本质是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教育必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在基础教育中固然重要,但重“术”轻“人”,忽视学生心灵世界的培养,就会缺少精神支柱,落入技术主义的桎梏。
  教师教书育人,归根结底要培养学生的一颗中国心。对自己的国家有感情,对民族的文化有认同,这是一个公民应有的责任心。要让学生从小在心中点燃立民族精神之根、铸爱国主义之魂的灯火。
   寻找契机,探究教育真谛
  在作者看来教育要摆脱思想矮子的心态,打开视野学别人之长,不是照抄照搬,以国外为借鉴本没有错,但不能鄙薄自己的教育。我们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话语权。随着科技进步,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蓬勃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在不同学科中得到充分培养。
  教育真谛的探究与反思部分中,于漪提出要树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就必须思考三个问题:第一,外塑与内建的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能只靠教师外塑,主要靠的是学生自己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第二,师生定位问题。学生不是无生命的容器,听凭灌输,教师不是排球场上的二传手,也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要带领学生亲历学习之境进行学习实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启发者。第三,少数尖子与全体学生的问题。尊重和爱护学生是教育改革的起点。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素质,不能让所有学生都适应标准化,而应以多样丰富的方法适应与满足全体学生的身心需求。这与我们的素质教育、因材施教不谋而合。
  根植使命,让情怀扬帆逐梦
  于漪老师在书中提到:身为教师,德、才、识、能全面素质的提高是我们的毕生追求,然而最为重要的是人格的力量,教师人格的力量要从三方面做起。
  首先,自我认识。作为老师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更新自我,将自己的知识库不断充实,教师的字典里永远没有一个“够”字。
  其次,自我挑战。追求人格的力量就要不断地自我挑战,把自我教育作为终身的任务,学做教师有两根支柱:第一根是勤于学习,第二根是勇于实践。身为教师能否在日常教学中,带领学生实践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就是一个自我学习和挑战的过程。
  最后,自我超越。在课堂上追求八个字——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教师要把每一节课看成是一次自我超越的过程。书中提到了一个细节:在于漪老师看来,现在的青年教师备课,教学参考书太多。她们那时候,没有参考书,所以必须自己读懂,读不懂,上课就没法讲话。一套好教材不仅能培养学生,还能培养老师。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老老实实钻研教材,认认真真读懂课本,书要滚瓜烂熟,上课不看教材,都在肚子里,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力求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每当我合上书,脑海中总会萦绕那句“教师的神圣职责是点亮生命灯火,学生的以及自己的”。是啊,我们都是“点灯人”,点亮生命灯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