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何智奇

字数:1605 2024-07-14 版名:教育理论
  小学阶段是人成长过程的重要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又能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研读教材,挖掘其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课堂上得以生动、有效地展开。
  首先,要选择适合小学生学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绝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配乐朗诵、诗画结合、情境表演等方法,帮助学生领略诗词的独特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次,小学阶段的文言文篇幅较短、难度适中,但内容又涵盖了历史故事、人物传记、寓言哲理等多个方面,如《司马光砸缸》《守株待兔》《杨氏之子》等。课堂上,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现代语言进行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汉语的发展变迁。
  第三,语文教材中穿插了许多富有教育意义的民间故事和历史典故,如《狐假虎威》《亡羊补牢》《曹冲称象》等,这些故事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递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智慧谋略和生活哲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类似情境,实现知识与生活的有机融合。
   二、开展主题式的教育实践活动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能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主题式教学活动可以通过两种形式开展。1.结合单元主题开展活动
  教师可以结合单元主题与学生实际设计相关的主题活动,如“诗词之美”“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会”“书法大赛”等。活动前要注重营造文化氛围,如在教室里悬挂古代书画作品,摆放传统工艺品,播放古典音乐等。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问、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2.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活动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刻在骨子里的基因,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关于传统节日的课文、童谣与诗词,如《端午粽》《春节童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这些内容涵盖了历史、地理、民俗、艺术等多个领域。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实际节日时间,策划相关的主题活动。如端午节前,教师可通过课文《端午粽》引出端午节的来历并讲述屈原的故事,然后组织学生一起包粽子,体验糯米、粽叶、馅料的搭配与包裹技巧。这样的主题活动,能够让小学生在浓郁的气氛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
  三、结合汉字教学传承汉字文化
  汉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体现了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与美学价值,将汉字的教与学提升至文化传承的高度。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短视频、AR、VR等技术,生动呈现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等早期形态的演变过程,在多维环境中让文字与传统文化相互交融,从而让这些古老的文字活跃起来。
  其次,深入解析汉字的构造原理,特别是六书理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并结合教材中的生字进行讲解。例如,在教授“木”字时,可展示其甲骨文形态及其象形特点——像一棵树干直立的树木;再如“休”字,通过解析其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形象地表现了人在树下休息的场景,以此说明会意字的特点。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提高识字效率,还能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汉字是富有逻辑与民族智慧的语言符号系统。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润学生的心灵和思想,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文化素养,这既是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竭精神动力的“铸魂工程”,也是由浅入深,增强文化认同的精神传承。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西安高新第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