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核心素养落实过程浅思
□王妙妙
字数:1523
2024-07-14
版名:教育理论
2022年版新课标突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明确了“使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时代新人培养目标,彰显出强烈的时代特征和突出的综合性。而新课程方案所秉持的一个最重要的理念就是以核心素养为宗旨,凸显了核心素养在课程中的核心地位。所以有“核心素养筑根基,全面育人赢未来”之说。
面对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要求,我们既要重视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水平,又要坚持立德树人,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作为教育人,如何牢记育人使命,不忘教育初心,落实好学生核心素养教育尤为关键。
以下是对核心素养落实过程中几个问题的思考,供大家商榷。
问题一,教师应该少讲、学生要多讲,要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吗?
某老师长期保持着一个教学习惯,即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次上课自己都只讲前半节课,后半节课就让学生小组讨论或小组代表发言。她认为,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全员参与,能够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生反馈:我为什么要听同学讲?老师讲得不是更请楚、更精准吗?
结论一:核心素养的提高,和谁讲得多、谁讲得少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只有适合的,才是有效有用的。
问题二,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多鼓励学生,多保护其学习积极性吗?
【案例】 《落花生》课文教学片段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问:学了课文,谁能说说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
学生各抒己见,说桃子、石榴、苹果各有各的好,花生也不错,只是外表有些丑……讨论发言很激烈。
师说:“大家说得都很好、很对,相信大家也从讨论中获得了不少收获。”
学生反馈:我们到底谁说得对?谁讲得更有道理?能不能给我们一个准确的评价呢?
结论二:肯定和鼓励应该讲原则、有底线、明是非,否则反而对核心素养的提升有害。
问题三,培养核心素养需尊重学生的思考方式,用学生的思维来引领课堂吗?
【案例】《揠苗助长》课文教学片段
生1:老师,图中的禾苗画得不像禾苗,那又是什么?
生2:像大葱、像玉米苗……
生3:哪有禾苗长在土地里,应长在水里!
师说: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那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努力,来找找这幅图里到底有多少不对的地方。
作为教师我深深反思:这到底是一堂语文课,还是生物、美术课?或者别的什么研讨课?语文课的学科属性是什么?学生批判能力方面的收获要以牺牲语文课的固有收获为代价的话,这样做是否妥当?
结论三:要提升核心素养,就不能将预定的知识内容完全抛弃。松散的知识库存是支撑不起核心素养这座大楼的。
究竟什么才是着眼于核心素养的教育?让学生做小组报告;对学生以鼓励为主;用学生的思维引领课堂。这些形式上的学生参与都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课堂。着眼于核心素养的课堂,看重的绝不是学生在形式上参与了多少,而是能否促进他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健康发展。
如果组织学生探究、研讨,学生能够探究得认真、深入,获得有价值的经验和结论,这当然是能够提升核心素养的;如果只是在讲授,哪怕是“一讲到底”,但只要讲得让学生爱听、想听,同时听完了还觉得颇有收获,这依然符合核心素养的要求。同样的道理,现在有的直播,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多人的共鸣、批评和商榷呢?原因很简单,讲进人们心里去了。有趣、好听、爱听也想听,听后长知识、长见识,说明讲得很有效果。
所以,那些在形式上没有让学生参与进来的课堂,比如“以讲授为主”的课堂,也有可能真正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说要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不在于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而在于你对某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掌握程度有多高、多精深。你若掌握得越好、越精熟,就能给学生带来越多的收获,学生素养的提升也越大。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作者单位:陕西省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
面对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要求,我们既要重视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水平,又要坚持立德树人,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作为教育人,如何牢记育人使命,不忘教育初心,落实好学生核心素养教育尤为关键。
以下是对核心素养落实过程中几个问题的思考,供大家商榷。
问题一,教师应该少讲、学生要多讲,要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吗?
某老师长期保持着一个教学习惯,即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次上课自己都只讲前半节课,后半节课就让学生小组讨论或小组代表发言。她认为,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全员参与,能够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生反馈:我为什么要听同学讲?老师讲得不是更请楚、更精准吗?
结论一:核心素养的提高,和谁讲得多、谁讲得少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只有适合的,才是有效有用的。
问题二,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多鼓励学生,多保护其学习积极性吗?
【案例】 《落花生》课文教学片段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问:学了课文,谁能说说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
学生各抒己见,说桃子、石榴、苹果各有各的好,花生也不错,只是外表有些丑……讨论发言很激烈。
师说:“大家说得都很好、很对,相信大家也从讨论中获得了不少收获。”
学生反馈:我们到底谁说得对?谁讲得更有道理?能不能给我们一个准确的评价呢?
结论二:肯定和鼓励应该讲原则、有底线、明是非,否则反而对核心素养的提升有害。
问题三,培养核心素养需尊重学生的思考方式,用学生的思维来引领课堂吗?
【案例】《揠苗助长》课文教学片段
生1:老师,图中的禾苗画得不像禾苗,那又是什么?
生2:像大葱、像玉米苗……
生3:哪有禾苗长在土地里,应长在水里!
师说: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那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努力,来找找这幅图里到底有多少不对的地方。
作为教师我深深反思:这到底是一堂语文课,还是生物、美术课?或者别的什么研讨课?语文课的学科属性是什么?学生批判能力方面的收获要以牺牲语文课的固有收获为代价的话,这样做是否妥当?
结论三:要提升核心素养,就不能将预定的知识内容完全抛弃。松散的知识库存是支撑不起核心素养这座大楼的。
究竟什么才是着眼于核心素养的教育?让学生做小组报告;对学生以鼓励为主;用学生的思维引领课堂。这些形式上的学生参与都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课堂。着眼于核心素养的课堂,看重的绝不是学生在形式上参与了多少,而是能否促进他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健康发展。
如果组织学生探究、研讨,学生能够探究得认真、深入,获得有价值的经验和结论,这当然是能够提升核心素养的;如果只是在讲授,哪怕是“一讲到底”,但只要讲得让学生爱听、想听,同时听完了还觉得颇有收获,这依然符合核心素养的要求。同样的道理,现在有的直播,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多人的共鸣、批评和商榷呢?原因很简单,讲进人们心里去了。有趣、好听、爱听也想听,听后长知识、长见识,说明讲得很有效果。
所以,那些在形式上没有让学生参与进来的课堂,比如“以讲授为主”的课堂,也有可能真正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说要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不在于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而在于你对某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掌握程度有多高、多精深。你若掌握得越好、越精熟,就能给学生带来越多的收获,学生素养的提升也越大。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作者单位:陕西省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