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教育润物无声
——农村特殊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字数:1572
2024-07-14
版名:教育理论
□张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农村地区父母进城务工比例逐年上升,留守儿童,单亲家庭数量逐年增加,孩童在学习成长的关键阶段缺少父母的呵护与引导,导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教师必须结合农村家庭的特殊情况探索进行心理健康干预的方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一、积极联系家长,纠正教育观念
农村特殊家庭中普遍存在重物质轻思想的情况,家庭教育功能因父母的缺位而出现缺失,导致学生未能在家庭环境中养成正确的思想认知,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使心理健康教育于无声中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用积极的态度与家长沟通,了解特殊学生家庭情况,在交流中抓住一切机会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期间的个人表现和学习情况,尽可能与家长开辟固定的线上交流沟通渠道,定期传递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使家长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部分特殊家庭中家长长期在外务工,或是因再婚、离异、祖辈代管等原因导致家长难以按照正常方式开展子女教育,教师根据特殊家庭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例如在祖辈代管家庭中每日晚饭时家长与孩子开视频对话,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情况,与孩子进行语言和心灵上的交流,循序渐进取得孩子的信任,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开奠定基础。
二、建档跟踪调查,关注发展需求
心理健康教育非一时、一刻之功,农村特殊家庭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的长期干预和辅导,考虑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性特点,教师改进教学方案,积极了解学生家庭的真实情况,结合学生的发展情况收集相关信息,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特点、自主生活能力、校内与同学的相处情况等,多角度入手为教师提供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信息,并将相关信息内容制成系统化的信息档案,观察学生的长期发展变化,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信息支持。
举例说明,教师定期梳理成长档案信息,发现有学生此前性格开朗活泼,但近期却沉默寡言,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教师按照档案内容重新从各方面对该学生进行评估,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严重下降。教师及时与该生交流,了解到学生家长出现离异情况,教师在提供心理疏导的同时,分别与学生父母取得联系,鼓励双方多与孩子交流,说明离异的原因,认真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尽可能为其提供一个温暖的成长环境。
三、创设积极环境,促进健康发展
环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学生,良好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正向的心理支持,帮助其对抗成长中遭遇的不良诱惑,恶劣的环境会扭曲学生的认知,如消极、负面的情绪充斥其内心,会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积极思想的班级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举例说明,教师在班级内部定期组织心理健康宣讲班会,让学生了解在成长中可能遭遇的各类诱惑,识别不良诱惑的同时说明不良行为和不良嗜好对学习、生活的影响。其次小学生的放学时间较早,有一段充裕的自由活动时间,教师在班级内部组织各式各样的特色活动,如泥塑、木雕、绘画、长跑、投掷、写作等,通过多样化的课后活动为学生提供发挥特长的场所,张扬个性的同时用正向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对不良诱惑的抵抗力,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面对农村特殊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正视特殊家庭环境对学生成长造成的影响,通过与家长沟通,传递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提供针对性子女教育指导方案等措施让家长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在班级内部教师通过营造健康环境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维认知观念,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关爱,用正向、友爱、热情的班级环境支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助力学生成长。
(作者单位:陕西省镇巴县渔渡镇渔渡中心小学)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农村地区父母进城务工比例逐年上升,留守儿童,单亲家庭数量逐年增加,孩童在学习成长的关键阶段缺少父母的呵护与引导,导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教师必须结合农村家庭的特殊情况探索进行心理健康干预的方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一、积极联系家长,纠正教育观念
农村特殊家庭中普遍存在重物质轻思想的情况,家庭教育功能因父母的缺位而出现缺失,导致学生未能在家庭环境中养成正确的思想认知,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使心理健康教育于无声中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用积极的态度与家长沟通,了解特殊学生家庭情况,在交流中抓住一切机会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期间的个人表现和学习情况,尽可能与家长开辟固定的线上交流沟通渠道,定期传递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使家长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部分特殊家庭中家长长期在外务工,或是因再婚、离异、祖辈代管等原因导致家长难以按照正常方式开展子女教育,教师根据特殊家庭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例如在祖辈代管家庭中每日晚饭时家长与孩子开视频对话,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情况,与孩子进行语言和心灵上的交流,循序渐进取得孩子的信任,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开奠定基础。
二、建档跟踪调查,关注发展需求
心理健康教育非一时、一刻之功,农村特殊家庭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的长期干预和辅导,考虑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性特点,教师改进教学方案,积极了解学生家庭的真实情况,结合学生的发展情况收集相关信息,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特点、自主生活能力、校内与同学的相处情况等,多角度入手为教师提供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信息,并将相关信息内容制成系统化的信息档案,观察学生的长期发展变化,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信息支持。
举例说明,教师定期梳理成长档案信息,发现有学生此前性格开朗活泼,但近期却沉默寡言,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教师按照档案内容重新从各方面对该学生进行评估,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严重下降。教师及时与该生交流,了解到学生家长出现离异情况,教师在提供心理疏导的同时,分别与学生父母取得联系,鼓励双方多与孩子交流,说明离异的原因,认真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尽可能为其提供一个温暖的成长环境。
三、创设积极环境,促进健康发展
环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学生,良好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正向的心理支持,帮助其对抗成长中遭遇的不良诱惑,恶劣的环境会扭曲学生的认知,如消极、负面的情绪充斥其内心,会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积极思想的班级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举例说明,教师在班级内部定期组织心理健康宣讲班会,让学生了解在成长中可能遭遇的各类诱惑,识别不良诱惑的同时说明不良行为和不良嗜好对学习、生活的影响。其次小学生的放学时间较早,有一段充裕的自由活动时间,教师在班级内部组织各式各样的特色活动,如泥塑、木雕、绘画、长跑、投掷、写作等,通过多样化的课后活动为学生提供发挥特长的场所,张扬个性的同时用正向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对不良诱惑的抵抗力,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面对农村特殊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正视特殊家庭环境对学生成长造成的影响,通过与家长沟通,传递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提供针对性子女教育指导方案等措施让家长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在班级内部教师通过营造健康环境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维认知观念,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关爱,用正向、友爱、热情的班级环境支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助力学生成长。
(作者单位:陕西省镇巴县渔渡镇渔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