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里的秦腔文化
□宋献普
字数:1712
2024-07-07
版名:知行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选取了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的散文《秦腔》。作者以陕西古老的民间文艺——秦腔为描写对象,采用广阔深远的笔触写出了秦地的山川风貌与风俗人情,展现了秦人粗犷、豪爽的性格,并写出了秦人与秦腔的血肉联系,具有浓郁的泥土气息、强劲的生命力量和厚重的文化内涵。教材选文中出现了一些秦腔技艺和精彩的身段表演引发广大中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笔者作为一名陕西籍语文教师和秦腔爱好者,对选文中的文字进行详细说明,希望能够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选文第6段特别提到了秦腔传统剧目《救裴生》。《救裴生》又叫《游西湖》《西湖遗恨》《红梅记》《李慧娘》,讲述的是南宋末年御史之女李慧娘与太学生裴瑞卿生死相恋的故事。奸相贾似道见慧娘貌美遂劫其回府。裴生因抗暴而身陷囹圄,慧娘也因坚贞不屈而被残杀,埋于红梅花下。九天玄女为裴李二人的爱情所感动,赐阴阳宝扇。慧娘化为复仇女神与奸相展开殊死搏斗,终于救裴锄奸。贾平凹所写的“女的就碎步后移,水上漂一样,台下就叫:瞧那腰身,那肩头,一身的戏哟!”以及“那慧娘站在台中往下蹲,慢慢地,慢慢地,慧娘蹲下去了,全场人头也矮下去了半尺,等那慧娘往起站,慢慢地,慢慢地,慧娘站起来了,全场人的脖子也全拉长了起来”两段文字属于《救裴生》里《鬼怨》一折。
前者是“云步”,顾名思义,就是腾云而行、轻盈缥缈的步履。在秦腔表演中,“云步”是一种硬功夫:两脚并齐蹍动横行,并且要做到不腆腹、不撅臀、不晃动上身;向左边移动时,脚掌朝左边挪动半步,接着脚跟也朝左边挪动半步,如此反复进行;朝右边移动时,动作相同,脚位相反。此表演多用于行船、腾云。
后者是“卧鱼”,因像鲤鱼在水底静止不动的姿态而得名,又名“卧云”,形容演员身段像天空中闲静舒缓的白云。这种程式化的动作对演员的腿功、腰力、平衡感等有极高的要求。表演“卧鱼”时,演员双腿从侧面弯下,脸面朝上,双臂曲肘平放胸前,同时保持双肩不动,身体缓缓由立而卧,最后后脑勺要着地面,静止须臾,再慢慢由卧而立。这个动作姿态优美,常常用来表现娇媚的女性形象。李慧娘的魂魄缓缓卧下,又缓缓浮起,表现了一个女鬼漂泊无依、哀伤凄怨而又无比留恋人间的情愫,堪称世界上最美的女鬼。
第二,课下注释提到的“吹火”,是演员依据人物形象或戏剧情节的需要,把特制的松香包噙在口中,并用口或其他辅助器物直吹、斜吹、仰吹、俯吹、翻身吹、单口吹、连口吹等不同的技巧将松香粉末喷向已燃火把,从而形成绚丽多彩的火焰形状的一种舞台表演手段。技艺高超的吹火演员能够吹出长达四五尺滚动的火龙,甚至腾空而起的蘑菇状火焰。“吹火”多用于鬼魂、妖怪的表演,用来突出戏剧形象的恐怖或法力无边。梅兰芳曾说:“吹火绝技把慧娘的满腔悲愤和对贾似道的英勇反抗表现得淋漓尽致,把慧娘的形象提到了英勇高洁的巅峰,也让这个复仇的女神表现得壮美极了,勇敢极了!”李慧娘所吐的是三十六口“连珠火”,既象征着满腔愤怒,又代表着真理正义,是全剧最见精神的表演。
第三,文中第6自然段描述秦腔正式开演、角色出场时,有一段文字:“是男的就摇那帽翎,一会双摇,一会单摇,一边上下飞闪,一边纹丝不动,台下便叫:绝了!绝了!”作者所说的“摇那帽翎”实际上是将“闪帽翅”和“翎子功”两种秦腔绝活混为一谈。
“闪帽翅”又叫“帽翅功”,也叫“耍帽翅”,是秦腔演员借助帽子的左右两翅,用头部和颈部操纵并做不同的闪动,从而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一种表演技艺。“闪帽翅”通常用于戴乌纱帽的男性角色,尤其是戏中七品县官一类的人物,当其遇到难题,犹豫不决或思度计议时,就会进行闪帽翅表演。闪帽翅可分为双翅闪、单翅闪、磕须闪、滚翅闪、绞翅闪、反翅闪等。贾平凹先生所写的“一会双摇”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帽翅功里的“双翅闪”,“一会单摇,一边上下飞闪,一边纹丝不动”其实就是“单翅闪”。
“翎子功”又叫“耍翎子”或“雉尾功”,是秦腔演员借助翎子进行表演的一种技艺。翎子即雉尾,也就是野鸡的尾毛,长约100厘米,一般为两只,插在英俊生旦武将或番邦男女将领所戴头盔上作为装饰性的道具。演员采用“摆、绕、拉、按、抖、噙、竖、颤”八法表演出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艺术化地进行情感表达。
第一,选文第6段特别提到了秦腔传统剧目《救裴生》。《救裴生》又叫《游西湖》《西湖遗恨》《红梅记》《李慧娘》,讲述的是南宋末年御史之女李慧娘与太学生裴瑞卿生死相恋的故事。奸相贾似道见慧娘貌美遂劫其回府。裴生因抗暴而身陷囹圄,慧娘也因坚贞不屈而被残杀,埋于红梅花下。九天玄女为裴李二人的爱情所感动,赐阴阳宝扇。慧娘化为复仇女神与奸相展开殊死搏斗,终于救裴锄奸。贾平凹所写的“女的就碎步后移,水上漂一样,台下就叫:瞧那腰身,那肩头,一身的戏哟!”以及“那慧娘站在台中往下蹲,慢慢地,慢慢地,慧娘蹲下去了,全场人头也矮下去了半尺,等那慧娘往起站,慢慢地,慢慢地,慧娘站起来了,全场人的脖子也全拉长了起来”两段文字属于《救裴生》里《鬼怨》一折。
前者是“云步”,顾名思义,就是腾云而行、轻盈缥缈的步履。在秦腔表演中,“云步”是一种硬功夫:两脚并齐蹍动横行,并且要做到不腆腹、不撅臀、不晃动上身;向左边移动时,脚掌朝左边挪动半步,接着脚跟也朝左边挪动半步,如此反复进行;朝右边移动时,动作相同,脚位相反。此表演多用于行船、腾云。
后者是“卧鱼”,因像鲤鱼在水底静止不动的姿态而得名,又名“卧云”,形容演员身段像天空中闲静舒缓的白云。这种程式化的动作对演员的腿功、腰力、平衡感等有极高的要求。表演“卧鱼”时,演员双腿从侧面弯下,脸面朝上,双臂曲肘平放胸前,同时保持双肩不动,身体缓缓由立而卧,最后后脑勺要着地面,静止须臾,再慢慢由卧而立。这个动作姿态优美,常常用来表现娇媚的女性形象。李慧娘的魂魄缓缓卧下,又缓缓浮起,表现了一个女鬼漂泊无依、哀伤凄怨而又无比留恋人间的情愫,堪称世界上最美的女鬼。
第二,课下注释提到的“吹火”,是演员依据人物形象或戏剧情节的需要,把特制的松香包噙在口中,并用口或其他辅助器物直吹、斜吹、仰吹、俯吹、翻身吹、单口吹、连口吹等不同的技巧将松香粉末喷向已燃火把,从而形成绚丽多彩的火焰形状的一种舞台表演手段。技艺高超的吹火演员能够吹出长达四五尺滚动的火龙,甚至腾空而起的蘑菇状火焰。“吹火”多用于鬼魂、妖怪的表演,用来突出戏剧形象的恐怖或法力无边。梅兰芳曾说:“吹火绝技把慧娘的满腔悲愤和对贾似道的英勇反抗表现得淋漓尽致,把慧娘的形象提到了英勇高洁的巅峰,也让这个复仇的女神表现得壮美极了,勇敢极了!”李慧娘所吐的是三十六口“连珠火”,既象征着满腔愤怒,又代表着真理正义,是全剧最见精神的表演。
第三,文中第6自然段描述秦腔正式开演、角色出场时,有一段文字:“是男的就摇那帽翎,一会双摇,一会单摇,一边上下飞闪,一边纹丝不动,台下便叫:绝了!绝了!”作者所说的“摇那帽翎”实际上是将“闪帽翅”和“翎子功”两种秦腔绝活混为一谈。
“闪帽翅”又叫“帽翅功”,也叫“耍帽翅”,是秦腔演员借助帽子的左右两翅,用头部和颈部操纵并做不同的闪动,从而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一种表演技艺。“闪帽翅”通常用于戴乌纱帽的男性角色,尤其是戏中七品县官一类的人物,当其遇到难题,犹豫不决或思度计议时,就会进行闪帽翅表演。闪帽翅可分为双翅闪、单翅闪、磕须闪、滚翅闪、绞翅闪、反翅闪等。贾平凹先生所写的“一会双摇”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帽翅功里的“双翅闪”,“一会单摇,一边上下飞闪,一边纹丝不动”其实就是“单翅闪”。
“翎子功”又叫“耍翎子”或“雉尾功”,是秦腔演员借助翎子进行表演的一种技艺。翎子即雉尾,也就是野鸡的尾毛,长约100厘米,一般为两只,插在英俊生旦武将或番邦男女将领所戴头盔上作为装饰性的道具。演员采用“摆、绕、拉、按、抖、噙、竖、颤”八法表演出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艺术化地进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