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技巧

□赵 旭

字数:1589 2024-07-07 版名:教育理论
  文言文教学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塑造学生审美意识,培养高雅审美情趣最主要的手段和载体。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文言文学习存在诸多困难。那么如何开展文言文教学,让学生充分体悟文言文丰厚的文化底蕴,感知文本浓郁的文化情怀,在熟读、精读、深悟过程中纾解文言文学习困境。
  一、熟读课文,把握基本规律和要义
  围绕文言文学习困境,教师应引领学生熟读文言文,在读的过程中正确停顿、正确读音、正确释义,达到熟读成诵,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语言感知能力。首先,正确停顿。朗读课文过程中正确停顿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例如学习《〈孟子〉三章》时,教师先给学生进行朗读示范,学生静心倾听,注意字词句间的停顿及抑扬顿挫。教师的示范旨在降低文言文学习的难度,示范引领让学生掌握文本的停顿,接着进行自主朗读,体悟文本深意。其次,正确读音。文言文年代久远,大多数文言文都存在生僻字和通假字,这给学生熟读课文带来不便,更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因此,文言文教学时教师应先引领学生学习文本注释,初步解决字词瓶颈。如《关雎》中,“雎鸠、窈窕、好逑、蒹葭、寤寐……”,这些生僻词不常用,大多数学生根本不认识,同时文中又有许多通假字,如“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中“乐”通“悦”。学生只有掌握这些生僻字和通假字之后,才能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文本内涵,正确释义。
  二、精读课文,提升能力
  中学阶段是学生语感培养和知识运用能力锻造的重要时期。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教师应引领学生精读文言文,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相长、悟用相融,进而实现学而生趣、学而有感、学而得法。首先,精读中掌握基本文言文句式。大多数文言文中都有一些特殊又富有质感的词语。这些词语艰涩隐晦、词义深邃,学生理解存在较大困难,影响文本精读。如《礼记·虽有佳肴》中“肴”本指带骨头的肉,而现在指美味;“旨”指甘美的味道,而现多指思想主张、意旨、意图;“至道”指好到极点的道理,而现指好的学说、道德或政治制度。这些词语古今词义存在明显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时一定要深度渗透古今词义延伸等特点。
   三、深悟课文,汲取文本精华
  字词是语言最基本的组成单元,也是人们语言交流与互动最基本的工具,更是人类文明传承与发展的一种特定文化符号。首先,读出字里行间的文化底蕴,文言文是这种文化的浓缩和体现。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精读课文,探索字词与语句之间的文化内涵,感受文言文的无穷魅力,实现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架构起学生成长的精神支柱。其次,体悟古圣先贤的高尚品质。孔子、庄子、老子等一大批古圣先贤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采取不同的方式传道说教,传播优秀文化,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最后,文言文经典篇目拓宽知识视野,让古文浸润学生内心世界。语文教材筛选了一大批主题鲜明、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导向明确的古文经典,如《杨氏之子》《囊萤夜读》《爱莲说》等,这些文言文是新时代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重要蓝本。勤奋好学的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亘古未变。《囊萤夜读》通过刻画车胤在萤火之下如痴如醉地读书,“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注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注焉”,给学生镌刻出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努力学习的榜样。从古至今,许多先贤家境贫寒,出身低微,但他们依然酷爱读书,用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为一代能臣先贤。语文教材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植入了车胤囊萤夜读、孙康映雪读书、匡衡凿壁借光等古文经典。通过这些故事濡染学生的心智、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性情,为学生树起一个个学习的榜样,达到文化渗透和塑德育人的目的。
  通过文言文教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古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达到悟用相融,学用结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具备正确的价值导向和五育健全的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陕西省彬州市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