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美育的构成

□宋雨晨

字数:1456 2024-07-07 版名:教育理论
  美育是一门综合、交叉学科,与美学、艺术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思维科学、脑科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它是一门由多学科构成的应用型学科。美育能引导青少年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社会、自然、他人和自身。同样,美育也是中学实施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各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和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现今美育的“三个课堂”在艺术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已初见成效。各中学全方位、全员化的美育评价制度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美育建设工作。这些年,在全国尚属首创的线上VR全景式艺术馆更新了校园艺术展演和学生的艺术体验模式。纳入听力的艺术学段测试将美育评价改革向纵深化推进,构建了独具中学特色的美育教学模式。
  一、美育教学背景
  着眼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作为审美教育的美育,在促进个体审美能力发展的同时,也在促进着创造力的发展。现有研究表明,美育对解放无意识,保障自发性,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发展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促进直觉能力、想象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近几年各校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分别制订了一系列强化校园美育工作的制度、措施,既关注课中课后、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等“三个课堂”的全方位美育覆盖,又关注艺术特长生、艺术爱好者、普通学生等全员的美育覆盖。
  二、美育的“三个课堂”
  从最新修订的2020版《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研究来看,主要将高中音乐课程分为6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择性必修模块。必修模块: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编创、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选择性必修模块:合唱、合奏、舞蹈表演、戏剧表演、音乐基础理论、视唱练耳。这些课程极大地增强了艺术专业选择性,一是让学生通过观赏经典作品或名家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艺术表现力;二是通过演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或音乐编创等活动,使学生切实享受到音乐实践的乐趣,逐步提升美育鉴赏技能。
  美育是文化自信,是文化繁荣的基础性工程,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具有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以美育人的功能。校园艺术文化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参与表演和创作,提高艺术表演水平,让学生在特定的艺术表现情境中丰富情感,充实心灵、激发想象力、发挥创造力、培养自信心、获得成就感。各校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的能力,同时也促进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人际交往,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科技与美育融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也不断丰富完善,线上艺术教学和展示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艺术学习方法和内容,拓展了学生的艺术学习时间和空间。VR全景艺术馆的建设,是线上美育工作的一个亮点。近年来,随着VR技术、三维全景漫游、全息影像等技术软件的测试开发与有效实施,交互式的网络环境不仅成为民营民生、职业契机、社会生态文明的重要体现,亦为传统教育模式转型与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提供明确探寻途径与资源保障。现许多中学都已完成“师生美术作品联展”的建造,观者仅需通过扫描二维码,便可于PC及手机客户端一览学校VR漫游美术作品展全景并进行720度全方位动态观展。VR全景艺术馆的建设不仅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更注重于把握科技前沿、关注社会实况,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对美育的整体认知、艺术形式的文化理解与创意表现等能力,为关注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发展需求提供“浸入式”的在线展示空间。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