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视域下高中政治新教材教学实践探究

—— 以《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为例

字数:1572 2024-07-07 版名:教育理论
  □訾 登
  随着陕西省进入新高考,思政教材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不仅新加入了逻辑学和法学,还在必修中新加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政治与法治》。在新高考的要求中,学科融合侧重于对课程资源开发和使用的改革,侧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和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从以往新高考的试题中可以发现,政治试题中的材料很多以历史素材为背景,这也很好地诠释了学科融合的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要求调整和改革课程内容、课程评价方法,课程性质要求必须加强思政教学的历史性,因此,我将以《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课为例,探究在历史视域下高中政治新教材的教学实践。
   一、教材内容分析
  第一个框架主要讲中国人民反对压迫各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在比较与鉴别中,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得到了历史和人民的拥护;第二个框架阐述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百姓的取舍,是对的取舍。两个框架共同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和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政治课本中仅仅是简单给出了这样的结论,对于论证的史料,一笔带过,在课标要求中,要求老师对这部分史料进行梳理,以此论证其合理性。
  二、教学设计
  (一)基于历史视域,设计教学目标,落实核心素养
  从新教材改编后看,不论是必修一还是必修三,全部以历史为主线贯穿整本书,显示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从历史视角让学生理解,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来看,从不同国家选择的发展道路和领导力量来看,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才迎来了从崛起、富裕到强大的跨越。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面对国际国内的双重压力,我们要更加坚定信仰,向着最终目标奋斗。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教学目标的设计就不仅仅聚焦本学科的核心素养,还要与历史学科实现协同融合。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理解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2.从各项政治成就中感受历史的厚重,从而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二)基于历史视域,合理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1.强化辨析,选择积极价值引领的学习路径
  展开讨论,用事实澄清错误观点,论证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建设的领导核心和改革的领导核心。明白正是坚持了党的领导,才有了当今的盛世中华,才能保持民族和国家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够将一切拥护中国的力量调动起来。为实现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2.走出教室,迈入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课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纪念红军长征胜利”“我和我的祖国”等主题到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参观,或者在网上观看“复兴之路”等主题展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苦难辉煌》《我们走在大路上》等纪录片,利用历史史料充分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奋斗历程,组织排演历史剧,感受党的执政地位是必然的结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登录国家统计局等官方网站搜集相关数据,或前往图书馆、档案馆查阅档案文献,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成就”为主题,在宏观了解我国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基础上,选择某一个小角度,制作手抄报或展板,汇报本节课的学习成果,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历史素养,也能在搜集史料的过程中实现思政教学。
  不难看出,在新教材中,政治知识与历史内容的结合度越来越高,古代史和近代史几乎贯穿了三本必修教材和一本选修教材,旧高考中一直提倡的交互式教学和学科融合在新高考中体现得更加明显,高考大纲也明确指出要增强学生的学科知识迁移能力,在以物理和历史为主的两类选课背景下,历史视域下的思政教学尤为重要,不仅在于辅助政治教学,更在于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
  作为思政教师,新的教材,新的高考要求,自身要做好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历史史料的把握,从而合理融会贯通。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大背景下,只有政史合一,才能与党中央看齐。
  (作者单位:陕西省神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