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补白”补出精彩

□桂娜绒

字数:1548 2024-07-07 版名:教育理论
  “留白”是中国古代创作诗词书画作品的一种艺术技法,是创作者为追求作品的舒朗淡雅而有意留下的空白。“补白”是读者阅读理解艺术作品,借助想象再加工再创造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能阅读到一些含义深刻隽永,意味悠远的文字,若能及时指导学生补白,就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力,把语文课向更广阔的天地延伸。
  一、补充背景,奠定情感基调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唐代白居易在提倡诗歌创作要结合时代背景提出的响亮口号。大部分文章都有它特定的创作背景,若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对作者创作的年代背景、生活阅历有深入的了解,那么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将更深刻,更透彻。如在教学《题临安邸》一诗时,考虑到大部分小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不太清楚,所以开课便介绍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了写作背景,再去学习古诗,学生便能透过杭州的美丽繁华,体味到民众的愤怒与忧虑,以及作者林升的愤激之情。因此,学习课文,补充时代背景,让我们对作者所处的境遇感同身受,从而产生情感的同频共振。
  二、补白心理,体会丰富内心
  理解课文时,如何把握主人公情感变化,体会其内心世界的丰富微妙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补白其心理活动,从而体会其情绪的波澜起伏。如在教学《月光曲》一文时,师生一起探讨一个问题:贝多芬为什么要为盲姑娘弹奏第一首曲子?为什么又即兴创作了《月光曲》?孩子们通过研读文本,明白了: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对话,被兄妹俩热爱音乐、互相关心照顾的真挚情感所打动,所以为盲姑娘弹奏了第一首曲子,满足了盲姑娘的心愿。通过补白心理,学生对贝多芬热爱下层劳动人民的高尚品格有了更深的体会,也对《月光曲》描写的意境、蕴含的情绪变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补白表演,使情感可视化
  课堂表演是一种活动形式,通过让学生扮演某种角色或模拟某种情境来展示他们对语文课文的理解和应用。它可以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搭石》一课时,如何让学生体会乡亲们互帮互助的美好情感呢?我启发小演员拓展表演了两个场景:一是抱着婴儿的年轻妈妈要走搭石,乡亲们会怎么做?二是背着书包放学的小学生要走搭石,乡亲们会怎么做?扮演乡亲的小演员热情地帮年轻妈妈抱起了孩子,帮小学生拎起了书包。通过表演,孩子们对乡亲们朴实真挚的美好情感有了更深刻的感触,课堂也变得活泼有趣,充满张力。
  四、补白仿写,从范文中习得语言
  模仿的目的是创造。小学生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教师如果能以课本为范例,有选择地指导仿写,学生就会从范文中习得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血肉”。如在教学艾青的《绿》后,我出示了两幅图,一幅是青海茶卡盐湖的天空之镜,一幅是校园外的樱花一条街,春天樱花怒放,一片粉红。我引导同学们学习该诗“化静为动”的写法,写眼前的“蓝”和“粉”,孩子们联系生活,诗兴大发,兴趣盎然地完成了仿写练习。
  五、补白续写,延伸文本主旨
  经过续写训练,学生不仅能学习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正确理解其主题思想,还能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如在教学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一课后,我启发学生续写故事结尾,有的同学说,桑娜和丈夫含辛茹苦地把七个孩子拉扯大,孩子们长大后个个勤劳善良,对桑娜和丈夫照顾有加,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有的同学说,孩子长大后成立了渔业公司,桑娜和丈夫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故事的结尾都温馨而美满,饱含了孩子们对主人公美好的祝愿。通过续写,真善美的主题得以延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发展。
  课堂教学留空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文本,与作者,与主人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语文教学恰到好处的补白,可以充分挖掘文本的内涵,形成发自内心的独特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喜欢阅读的积极性,培养语言能力,使语文课堂更有活力,更有弹性,更具语文魅力。
  (作者单位:陕西省杨凌高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