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听蛙鸣

□巍 然

字数:1378 2024-07-03 版名:文苑
  蛙是故乡的精灵,是大自然的歌手。夏夜更是属于蛙的舞台,当星星点亮夜空,当萤火虫提灯前来观看,蛙便开始激情上演了。它们歌唱时神情异常投入,个个都唱得胸前鼓起气泡。蛙鸣,是励志的篇章,是梦想的序曲。蛙鸣得最欢畅的时候是雨后的黄昏。只要有一声独唱,瞬间便引起一片蛙声,此起彼伏,绵延不绝,相互交融,轻缓悠长。
  对蛙鸣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和记忆是在复习迎考的日子里。
  那时,为了让我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家人帮我找到位于村外的一间小茅草屋作为学习室,这间小屋本是主人夜间看护鱼塘的值班室。草屋后面是一片小树林,旁边有一方近200平米的池塘,池塘的一隅还种了莲藕,岸边垂柳依依,周围是绿油油的田野,别有一番景致。学习累了休憩时,我总爱站在小塘边欣赏景色,当然免不了观看大大小小的青蛙们在荷叶间上蹿下跳。青蛙们平日喜欢蹲在岸边捕食,一遇到风吹草动,就会纵身跃入水中,眨眼间,数米外的水面就会有豌豆粒般的小眼睛探出来查看“敌情”。太阳落山后,黄昏的薄霭像轻纱一样笼罩着田野的时候,这里就成了青蛙的剧场,蛙声逐渐热闹起来。
  据说,蛙鸣就像人类在相亲会上唱情歌,旨在引起异性的关注。雄性青蛙最爱唱歌,它的发音器官为声带,有的口角两边还有能够鼓起来振动的外声囊,声囊产生共鸣,使叫声更洪亮。在我看来,青蛙的鸣叫也是容易受感染的。有时候是一只孤独的青蛙,只是会偶尔叫上一两声。只有大量的青蛙集聚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出现像雨天屋檐下的雨滴,因为密集而连成线,接连不断,继而成为大合唱。那歌声有很强的穿透力,连夜空里的星星,都好像给震动了。
  那年夏天,非名牌不上的我,突然改变主意,毅然决然去参军。我如愿入伍并被分派到苏南某座名城。
  熄灯号吹响后,营房便寂静了下来,我却久久不能安然入睡,因思念家乡亲人。当时通讯不如现在发达,思念亲友的表达方式主要是书信。一位要好的同学在给我来信的结尾出乎意料地写道:送上一阵家乡的蛙鸣,请在江南的你静心细听。当然她知道江南也是有蛙鸣的。这不算多么温馨的祝福,却赚得我一夜的思乡泪。
  后来,我转业回到苏北安家,结婚生子。转眼间,儿子已蹒跚学步,那年夏天,我利用公休假带他回老家探望父母。一来让儿子“寻根”,二来让儿子亲近大自然。母亲早早为我们腾出一处单间房,屋后不足二十米便有一处水塘。“咕呱咕呱”的蛙鸣打破了宁静的夜空,我仔细聆听蛙声的每一个节拍、音符。开始时七零八落,不一会儿就此起彼伏,再过一会儿,似乎相约同声,群蛙齐鸣,节奏繁杂,仿佛课堂上学生们自由的朗读声。夜间的蛙鸣,如波涛汹涌,如万马奔腾,如狂风暴雨,如列车轰鸣,发出节拍整齐和震耳欲聋的号子,一声声锲而不舍,有力地冲击着满天星斗,仿佛星斗也跟着颤抖和闪烁。我沉浸在令人神怡的一片蛙声中,思绪万千。窗外的蛙声与心头的音符仿佛在合奏着一支唯美的交响曲,所有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了。
  儿子却辗转反侧,我知道他不习惯这样的环境。于是我一边哄他入睡,一边倾听自然的交响乐。这蛙鸣声对我来说是久违的、熟悉的,更是亲切的;对打小在城市生活的儿子来说是陌生的、新奇的,甚至是反感的。但没几日,儿子也习惯了,即使它们“大合唱”时,也照样酣睡不误。晚上枕着蛙鸣入睡,不但没有觉得吵闹,反而当成了催眠曲,很快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光阴荏苒,儿子已长大成人,我也年逾知天命之年,但不忘的依旧是故乡的蛙鸣,每每想起便怦然心动,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