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灵人杰是绩溪

□熊代厚

字数:1778 2024-07-03 版名:文苑
  皖南有许多优美的地方,绩溪便是其中的一个。十多年前,我曾去过,这一次走完皖浙天路,我再一次来到这里。
  从家朋到绩溪的龙川古镇,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的时候已是晚上六点多钟。因是初夏,天光尚亮,一切笼罩在一片葱茏之中。
  绩溪处宣徽之脊,境内山溪交错萦流。绩,有绩麻线的含义;溪,为山间流水。
  《元和郡县志》有:“临溪石,在县北三里溪岸上,其方二丈,其平如砥,溪水甚宜浣纱。数里妇女悉来浣纱,去家既远,遂绩其旁以守之。县名亦兼此义。”
  我不曾看到那块方二丈的大石,绩麻线也不曾见,溪水却是到处都是,龙川古镇如同一只船浮在水上。
  我在绩溪几个千年的古村落里徜徉,阡巷幽深,晚风习习,垂垂的黑墙,剥落的泥灰都能透出百载史香;幽幽的流水,每一朵浪花都能溅起亘古的历史记忆。
  龙川古镇和皖南众多的古村没有什么不同,一样的小桥流水,一样的白墙黑瓦,但因为这里的胡氏宗祠而闻名遐迩,让人充满了更多的猜想。
  村子四周青山如黛,眼前碧波东流,似乎看不到尽头。两岸是石条垒砌,长满了青苔。岸的两边是古色古香的马头墙,如同水墨画。
  水边的石台阶上,有女人在清洗着蔬菜瓜果;有几只闲鸭戏水,几只白鹅静卧;高大的枫杨半偃在河边,洒下一河的绿荫。
  因刚下过一场小雨,长长的青石板桥发出油油的亮光,深深的巷子里,你不由自主地想,会不会走出一个撑着油纸伞,有着丁香一样芬芳的姑娘。
  “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最典型的特色,龙川古镇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但龙川不仅有它的灵秀精致的“小”,更有它悠远深厚的“大”。
  龙川东边是龙须山,主峰龙峰1048米。山中有龙须草,是做宣纸的重要原材料。有龙峰禅寺,相传为明代大将胡宗宪读书的地方。
  胡氏在绩溪,甚至在徽宗一派也是大姓了,出了很多的名人,一个明代就出了三位尚书:胡富、胡松、胡宗宪。
  《龙川胡氏宗谱》记载:始祖胡炎,东晋随元帝南下,后迁居地势“东耸龙峰,西峙鸡冠,南则天马奔腾而上,北则长溪蜿蜒而来”的龙川。历1600多年,传至当今的“锦”字辈,计历48世,让人不由想起龙须山的主峰1048米。
  胡氏宗祠被称为“江南第一祠”,它坐北朝南,前后三进,占地超千平米,依山带水,气势飞动。那重檐歇山式的高大门楼,标志着名门望族的显赫。它始建于宋代,明嘉靖年间兵部尚书胡宗宪进行了扩建,清光绪年间又做了大修。外观祠堂宏伟庄严,内看细部雕饰,不仅处处体现着封建伦理和法度,而且是“徽派木雕艺术宝库”和“民族艺术殿堂”。
  龙川的大,还在于它有几个壮观的牌坊。在胡氏宗祠旁,有一个是沐皇帝恩泽表彰而建的四脚牌坊“奕世尚书坊”,为明代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而立。它建于明嘉靖41年(1562),为徽派石雕之最。牌坊整体结构用侧角做法,向内收敛。三间四柱五楼,高10米,宽9米,主体结构由四根柱、四根定盘枋和七根额枋组成,四柱抹角,南北两向各有抱鼓石护着。
  主楼正中装置斜式“恩荣”匾,下方花板南北两面分别镌书“奕世尚书”和“奕世宫保”,书法遒劲流畅,为明代书法大家文徵明手书。
  虽然上面的字迹有的已经模糊,但它仿佛在告诉人们,这个龙川尚书胡氏大家族过去的荣耀。胡氏家族绵延了千年,底蕴深厚,名人辈出。
  在牌坊的不远处,是胡宗宪抗倭纪念馆,在里面慢行,被他的英勇精神所感动。明朝中期,东南沿海倭寇肆虐,胡宗宪临危受命,智勇双全,肃清匪寇,保卫了家国安全。虽然他后来因牵连剑埋冤狱,但忠魂凛凛,浩气长存,这应是龙川的另一种大,一种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的“大”。
  比胡宗宪早五世的胡富,官至户部尚书。他七岁能诗,13岁中秀才,被时人誉为神童。入仕后,政绩颇著。弘治年间,他任职福建福宁,一地系囚犯达200余人,到任后,胡富迅速清理积案,平反冤狱,审案清正,断案明快,致使“囹圄顿空”。当地百 姓十分感激他,编出“滩头水”民谣,称他“天高地厚胡恩公,千年再世一包拯”。
  胡富任顺天府尹时,正值宦官刘瑾擅权。胡富不畏其权势,果敢执法。升任南京大理寺卿后,因执意揭发刘瑾受贿支持豪势夺取民田而得罪刘瑾,刘瑾以“勘事迟缓”为由,勒令胡富退休。后刘瑾倒台,胡富继续为官,一生两袖清风,朝廷嘉奖,建立牌坊。
  这同样是龙川的一种大,一腔浩然气,充塞天地间。
  绩溪不仅有龙川的胡氏,还有湖里村的胡氏和上村的胡氏,虽不及龙川之显赫,但前者出了清代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后者出了胡开文墨业创始者胡天柱和现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胡适。
  绩溪虽小,真可谓物华天宝,地灵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