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数感培养策略

□董锐静

字数:1528 2024-06-30 版名:教育理论
  具备数感能力可以帮助小学生更轻松地理解数学概念,清楚运用数字将数量的关系表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结合生活实际,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
  一、回归生活,感知并掌握数感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数感,不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不强,这都为培养学生的数感增加了难度。为了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融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对数学进行更好的感知。
  例如:学生在学习“时、分、秒”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钟表进行辅助教学,要求学生说出自己每天起床的时间、吃饭的时间、放学的时间,让学生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是无处不在的,以熟悉的场景唤醒学生们的数感,在逐步学习中提高数感,并提升学生在生活中实际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结合,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再给予引导,让学生体会到数感的存在,联系自身所学提升应用能力。
  二、多样化教学模式培养数感
  小学阶段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天赋能力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新课改后的教学。教师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对数字的敏感度,为了让学生能够主动、有时间地去发现、思考和探究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有益的、可持续的数学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探索、发现、思考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热情会被调动起来。
  三、注重实践活动,发展数感
  要想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教师应该结合日常生活中运用到的数学知识、学生喜爱的事物以及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为学生设计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将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学会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深入了解数学,明白数学的意义,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以反复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能够具备独立的见解,强化学生的数学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要积极地拓展教学资源,挖掘网络资源将知识点融入到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实践环境,以实践培养学生的数感。
  例如:在学习“厘米和米”的数学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度的定义,长度是如何计算的,长度是怎样使用的,让学生掌握他们存在的实际意义,便于学生准确地进行运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如观察家里桌子的长度、门的长度,然后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数值,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学生知道了筷子的长度是厘米单位,桌子的长度是米单位,以实践奠定学生学习的基础。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相关的活动“量一量,比一比”,当完成长度单位单元的知识学习后,教师在组织学生围绕测量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多体验,多积累丰富的测量经验,逐步地培养数感。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利用卷尺、米尺进行测量,如测量组内学生的肩宽、身高,通过测量学生们发现肩宽30厘米,身高130厘米,再测量教室长9米,以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数感体验环境,加深学生对数字的理解,认识到数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运用数字对现实世界进行描述,从而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
  总之,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为小学生后续的高段学习奠定基础,只有让学生具备对数字的敏感度,才能提升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案例,为学生创设实践活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开展数学教学,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作者单位:陕西省沣西新城东张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