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差异化”教学

□白建洲

字数:1526 2024-06-30 版名:教育理论
  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推广,教师逐渐认识到差异化教学理念的教育价值,践行因材施教要求,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针对性制订学习成长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获得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双重提升。然而在差异化教学理念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空间,教学过程被动化,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为此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成长需求出发,不断创新差异化教学的方式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多元化、差异化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
  一、分层制定目标,寻找学习方向
  初中阶段语文知识的学习难度不断上升,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特征逐渐凸显,学习习惯和认知能力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成绩,一味地按照统一标准要求学生反而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为此教师需要从目标入手,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置差异化的教学目标,让目标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
  以《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藤野先生》为例,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三级分层目标,第一层目标针对学习能力有限,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找出文章中的陌生字词,分析字词含义。第二层目标针对基础扎实,综合素养需要进一步提升的学生,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分析文章写作手法,从文章细节出发体会作者在文中的形象,整理作者在文中情感几次变化的过程。第三层目标针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后,概括文章内容,结合日本的经历思考鲁迅先生弃医学文的原因,画出文章重点词句,针对性分析词句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匠心巧思,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优选教学方法,满足成长需求
  不同学生看待事物的方式有所区别,在语文教学中一味地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讲授知识,会导致“弱者愈弱,强者愈强”的情况出现,严重影响后进生的学习成长,为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让好学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助力学生成长。基于此,教师采取小组互助式教学法,教师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语文成绩分配学习小组,保证各个小组成员的学习成绩相对均衡,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实际情况布置差异化的讨论任务,让不同小组的成员都能全情投入到小组合作讨论之中,在讨论互动中培养学习自信,获得学习成就感,让成就感驱动学生参与各项学习活动,满足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
  以《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为例,教师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并在小组中设置小组长监督学生的学习讨论情况,面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小组,教师选用翻转课堂教学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分析文本感受细节中渗透的母爱,面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小组,教师变换教学方法,标注文章中“扑”“抓”“忍”“央求”“高兴”“敏感”等字词,让学生反复品读字词,体会母亲面对儿子时情绪发生的变化,反复阅读,细节渗透,感受母爱的问答,让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讨论交流中获得成长。
  三、区别教学评价,树立学习自信
  语文能力和语文成绩的提升是一个长时间的、渐进性的过程,如何坚定初中学生的学习自信,使其坚定不移地投入到学习进程中是教师工作的重点。为此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教育价值,测评学生的学习成果,肯定学生的付出和努力,让学习的成就感成为驱动学生坚持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成长。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按照统一的标准测评学生成长情况的评价方式难以科学地反馈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教师必须改革评价方式,区别评价使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育中落实差异化教学原则,要求教师正视不同学生个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困难,差异化教学方式、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标准,因材施教敦促学生成长,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陕西省大荔县官池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