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教融合的小学手球运动创新发展路径

□窦元浩

字数:1228 2024-06-23 版名:知行
  手球运动起源于欧洲,1936年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官方比赛项目。随着手球运动的持续发展,我国大力推动青少年手球运动,使其成为青少年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方式之一,目前中国手球协会开始认定“全国手球传统学校”来带动手球运动的发展。
   小学手球运动发展困境
  小学手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困境:体教融合深度不足,升学体系不完善;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足;家长对手球运动认可度不高;专项师资配备缺乏且不均衡;手球竞赛体系尚不完善。
   小学手球运动创新发展路径
  借助政策环境,发挥手球特色优势。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门都相继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学校可挖掘和利用手球运动的独特魅力和特点,促进其发展。同时,在《关于提升学校体育课后服务水平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通知》中,手球也被列为课后服务活动课程推荐项目。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和课后服务中引入手球运动,将手球运动的特点、技战术以及不同的比赛形式等内容合理分配到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之中,充分利用手球运动的优势,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能得到锻炼。
  提高思想认识,打破体教观念壁垒束缚。体教融合不仅是体育和教育的有机统一,更是一种观念上的转变,让体育的教育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学校要将该思想融入手球运动的各个环节,广泛开展手球操、手球课程、手球训练、手球校内比赛等活动。要充分宣传和引导学生了解手球运动,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手球运动中来,让教师、学生和家长充分认识手球运动的重要性,形成学校鲜明的体育特色,更好地培养手球后备人才。
  改进教育目标,建立手球后备人才体系。体教融合背景下开展手球运动的目标是促进青少年文化学习与手球运动之间的协调发展,让学生在手球运动中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学校要对手球教学内容和计划进行完善和修改,要符合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目标,使学生体质全面增强,健全心理和适应能力,收获手球运动的快乐和幸福。采用“区队校办”和“市队县办”的运行模式来解决手球学生运动员的学训矛盾,让手球训练队落户学校,畅通手球学生运动员从小学到高中的升学渠道,形成“一条龙”升学体系。
  优化教师配置,夯实手球资源保障机制。在学校体育活动中,教师是组织和实施的主体,是学校体育活动的主导者。一方面通过合理扩大手球教练人数来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优化现有的手球师资力量:一是加强对手球教师的专项培训,提高手球教师的技能和教学水平;二是应对手球教师的绩效工资进行评估,把手球课余训练、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队竞赛带队等纳入工作量,并把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和竞赛成绩列入考核评定内容。
  完善竞赛体系,健全手球赛事管理制度。体育竞赛就如文化考试一样,作为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部分,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增强学生的体育品德,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团结精神、协作精神。举办青少年手球联赛需要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共同关注、共同合作、共同完善竞赛体系。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落实四级联赛制度,四级联赛需要陆续逐年进行,各手球传统学校积极参赛,多参加高级别的比赛,提高训练队的竞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