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科学指导内容探析

□申 燕

字数:1485 2024-06-23 版名:教育理论
  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和《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颁布,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科学指导,既是家庭教育事业的客观需要,也影响着家园合作与共育的效能。然而,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科学指导工作,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与问题。基于当前家庭教育科学指导面临的迫切需求,结合当前家庭教育科学指导的现状,课题组着力于探索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科学指导的内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一、指导家长理解家园配合的重要性
  如果“5+2=0,5+2��7”比喻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家园配合欠缺,家长与老师的教育目标、要求等不一致,会使幼儿一周在园的5天教育效果为0;如果家园配合默契,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让家长与幼儿园达成一致的教育理念,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工作,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协同育儿,就能真正实现“5+2��7”的效果。
   二、帮助家长科学应对入园“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幼儿与亲人分离后对陌生环境或陌生人所产生的不安全感的反应。每个孩子因为亲子依恋关系的不同、性格的不同和习惯的差异等“分离焦虑”的表现是不同的,这反映在表现的程度不同、持续时间长短的不同、情绪表达方式的不同。幼儿园可以指导家长锻炼孩子独立用餐、洗漱等生活自理能力;指导家长有目的地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将幼儿在家用餐、午睡等时间与幼儿园保持一致;指导家长诚实地告诉孩子要入园的事实,不欺骗孩子;帮助家长调整好自己的焦虑情绪,不让家长的紧张、担忧等消极情绪影响孩子。
  三、指导家长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为家长介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方面的理念与信息,帮助家长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指导家长有意识地帮助幼儿建立较为稳定的情绪,逐渐掌握结交新朋友与维系友谊的方法,了解疏导自身消极情绪的方法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等,就能避免因童年所经历的创伤或挫折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而潜藏于心的情况。
   四、指导家长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学习
  将学龄前的幼儿从小学化的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从教育功利思想中解放出来,避免揠苗助长。指导家长理解福禄贝尔的“游戏感知,追随自然”的教育理念,真正做到俯下身来平等地与幼儿对话,倾听幼儿的心声,看到幼儿眼中的世界,让幼儿乐于接受,让幼儿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发现,在操作中探索,注重学习品质、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的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等这些学习品质的养成直接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学习质量与效能,而不仅仅是会多少加减法、认多少生字,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将趣味童年还给幼儿,允许幼儿慢慢成长。
  五、指导家长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曾指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觉地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同时,也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并且越小培养越易形成的一种行为方式,例如:幼儿园的孩子养成不挑食、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等习惯,就会成为孩子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习惯成自然”,对孩子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幼儿园指导家长重视幼儿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培养,让孩子在正确的引领下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
  六、帮助家长正确应对幼小衔接的焦虑情绪
  在幼升小的时候大多数家长与幼儿会出现焦虑情绪,家长会焦虑幼儿进入小学后是否能适应在校生活,是否能结交新朋友,是否能与同学和睦相处,是否能跟得上小学的学习节奏等。幼儿园应给予家长科学的指导,帮助家长引导大班幼儿感受自己的成长,建立升入小学的期待,做好时间准备、任务准备、心理准备,使孩子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本文系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科学指导的路径及策略研究”(SGH23Y243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