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穷人》为例探究小说教学策略

□胡保卫 刘永鸽

字数:1610 2024-06-23 版名:教育理论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指出:“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特级教师王林波也提出“识体而教”的教学主张,根据不同的文体,教出不同的语文味。因此,语文教学一定要关注文体特征,增强文体意识,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和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习得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感受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今天我就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穷人》为例,来谈谈小说教学的策略。
   一、梳理小说情节
  小说是以人物形象塑造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学生在读小说时,最感兴趣的就是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因此,教学时我们就从情节入手,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梳理故事情节,明白小说的主要内容。
  《穷人》的课后第一题:“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道题关注的就是小说的情节。教学时,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讲述了贫穷的桑娜和丈夫,在邻居西蒙死后,收养两个孩子的故事。也可以用小标题的形式,围绕主人公桑娜,将小说情节梳理为:盼夫归来—抱回孤儿—决定收养。学生在不断概括补充中,对小说的情节更加清晰明了,为下一步感受人物形象奠定基础。
   二、感受人物形象
  小说以人物形象塑造为中心,任何一部优秀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人物。因此,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小说教学的核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用简洁的语句或准确的词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点评作品中的人物,展开讨论探究。
  感受人物形象时可以抓住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语句,分析人物特点。例如《穷人》第九段对桑娜的心理描写就特别精彩,用了多个省略号、问号,将她抱回西蒙两个孩子后内心的忐忑、害怕、矛盾、纠结等复杂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宁可自己挨揍,也要抱回两个孤儿。她宁可自己受苦受累,也要收养两个孤儿,表现出桑娜骨子里透出的善良。桑娜的语言描写也能体现出她的敏感与担忧。她和渔夫对话时那种心不在焉、欲言又止,直到文章的结尾,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了地。渔夫和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善良的高尚的心。
  三、留心环境描写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往往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社会背景,起到了渲染气氛,凸显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要留心小说的环境描写,让学生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如《穷人》课文一开始对屋外恶劣环境的描写和屋内温暖舒适环境的描写,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景,也烘托出桑娜勤劳、善良的品质。全文没有一个“穷”字,但从对桑娜家和西蒙家的环境描写中,深刻感受到沙皇统治下渔民生活的窘迫与艰难。
   四、运用语言仿写
  小说语言有极强的个性特征,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作者都会有自己的内质特色。我们要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揣摩语言的精妙,并从读到写,打通读与写的通道。学生经历由阅读到表达的过程,既加深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又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
  比如《穷人》课后的小练笔,让学生写一写桑娜沉默时的心理活动,就可以模仿课文第九段的心理描写;也可以结合语文园地里词句段运用“试着写一写你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将单元内容进行合理整合,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表达;还可以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写一写桑娜和渔夫后来苦熬的日子。
  总之,小学阶段对小说的教学要把握好适切度,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孤立地讲方法,应结合具体文本,通过梳理故事情节,留心环境描写,感受人物形象。在教学中,我们更要珍视学生阅读中的多元感受,激发学生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在交流探讨中张扬个性,分辨是非善恶,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陕西省杨陵高新三小胡保卫;陕西省杨陵区揉谷中心小学刘永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