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先生”对青年教师的呼唤
□杨力
字数:1498
2024-06-23
版名:理论
随着学校青年教师占比逐年递增,青年教师的培塑成了学校发展的重要命题。现实生活中部分青年教师把工作当职业,没有事业心,责任心不强,进取心不够,处于“微躺平”状态。因此,笔者认为用新时代“大先生”呼唤青年教师显得尤为重要。先生一词本是对德高望重者和知识渊博者的尊称,同时大先生更是国家、时代之所需。成尚荣先生认为弘扬教育家精神,教师的精神成长、教师精神世界的丰盈与深刻,比什么都重要,而弘扬精神要从培养年轻的品格与个人的精神气象发生关联,搭起桥梁,才会为教师专业的发展铺设一条高速通道。
要做教室与学生的守望者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让无数后人从中获得滋养,它也在不断提醒人们,应该像霍尔顿所梦想的那样,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了解孩子,用审美的眼光欣赏每一个孩子,守望他们的童年和青春,不让他们从悬崖跌下而坠落。笔者认为,拒绝“微躺平”的首要前提是做教室与学生的守望者。足够热爱是一切守望的前提,对于教师,热爱学生和讲台更是守望的基础,立足教室一亩三分地,寒来暑往,从不抱怨与放弃。成为守望者,贵在“守”字,既有教师在对待学生时遵守原则的意识和做法,又饱含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期待与守候。还要处理好各种家校矛盾和冲突,正确引导其归因,守住宝贵的四十分钟课堂、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差异等,让日常守望成为一生的信仰。
要做专业成长的实践者
大师们成名成家的经历我们耳熟能详,但我们往往更多的是在他们的教育光影中自我感动却从未行动。先哲有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做自己专业成长的实践者。
引经据典,旁征博引。顾明远教授认为,从普通教师成长为教育家,需要经历“认识、修炼、收获”三种境界。而这三种境界都必须依附于阅读,阅读是教师丰富个人素养、提升育人能力、培育专业精神和提炼教学主张的重要源泉,在当下推崇全科阅读与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新时代,教师的专业阅读更应该打破常规,从局限走向宽泛。通过广泛的阅读,将自己锻造为一个点灯人,以此获得更大的教育勇气和站稳讲台的底气,突破重重困境,实现拔节生长。
集思广益,博施众利。日常专业成长除了埋头苦读外,还要积极向同行学习,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研讨活动,集思广益,将别人优秀的做法加以改造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来,聆听各种“窗外声音”,让自己的教学主张与风格日益成熟,能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教育影响力。各市的教育科学研究院、县区的教师发展中心为教师提供了学科研修、探索成长的机会,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良好平台。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校本研修,踊跃参加青年教师线上读书分享会,利用名师名品工作室乡村公益助教活动,把握每一次与他人思维碰撞的机会,取长补短,在不断优化中快速成长。
笔耕不辍,以知促行。教育写作的本质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一定是初步积累—简单输出—复杂输入—全能输出的过程,积累的写作素材来源于日常教育生活,但经过艺术的加工和雕琢,故事变得有血有肉,随着成文能力的不断增强,将撰写的文字投稿到报刊,让自我的价值辐射更多的教师群体,让别人有可以借鉴和模仿的本领,也间接实现了自我价值。
要做助力学校发展的推动者
一所学校高质量的运转靠的不仅仅是学校管理者的顶层设计、学校文化的熏陶……其核心在于教师发展,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积极响应时代号召,学习新思想,践行新理念,厚植育人情怀,以学校利益为核心,将学校的大我与个人的小我有机结合:潜心育人,率先垂范,做新课改的引领者和实践者;潜心管理,敢于实践,做教学改革的实干者;潜心研究,以研促教,做教师成长的助推人。
有人感慨:大师远去,再无大师。我却笃信:素琴弹复弹,会有知音知。先生先生了百年,后生后知在此间,让我们拒绝“微躺平”,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
要做教室与学生的守望者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让无数后人从中获得滋养,它也在不断提醒人们,应该像霍尔顿所梦想的那样,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了解孩子,用审美的眼光欣赏每一个孩子,守望他们的童年和青春,不让他们从悬崖跌下而坠落。笔者认为,拒绝“微躺平”的首要前提是做教室与学生的守望者。足够热爱是一切守望的前提,对于教师,热爱学生和讲台更是守望的基础,立足教室一亩三分地,寒来暑往,从不抱怨与放弃。成为守望者,贵在“守”字,既有教师在对待学生时遵守原则的意识和做法,又饱含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期待与守候。还要处理好各种家校矛盾和冲突,正确引导其归因,守住宝贵的四十分钟课堂、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差异等,让日常守望成为一生的信仰。
要做专业成长的实践者
大师们成名成家的经历我们耳熟能详,但我们往往更多的是在他们的教育光影中自我感动却从未行动。先哲有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做自己专业成长的实践者。
引经据典,旁征博引。顾明远教授认为,从普通教师成长为教育家,需要经历“认识、修炼、收获”三种境界。而这三种境界都必须依附于阅读,阅读是教师丰富个人素养、提升育人能力、培育专业精神和提炼教学主张的重要源泉,在当下推崇全科阅读与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新时代,教师的专业阅读更应该打破常规,从局限走向宽泛。通过广泛的阅读,将自己锻造为一个点灯人,以此获得更大的教育勇气和站稳讲台的底气,突破重重困境,实现拔节生长。
集思广益,博施众利。日常专业成长除了埋头苦读外,还要积极向同行学习,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研讨活动,集思广益,将别人优秀的做法加以改造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来,聆听各种“窗外声音”,让自己的教学主张与风格日益成熟,能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教育影响力。各市的教育科学研究院、县区的教师发展中心为教师提供了学科研修、探索成长的机会,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良好平台。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校本研修,踊跃参加青年教师线上读书分享会,利用名师名品工作室乡村公益助教活动,把握每一次与他人思维碰撞的机会,取长补短,在不断优化中快速成长。
笔耕不辍,以知促行。教育写作的本质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一定是初步积累—简单输出—复杂输入—全能输出的过程,积累的写作素材来源于日常教育生活,但经过艺术的加工和雕琢,故事变得有血有肉,随着成文能力的不断增强,将撰写的文字投稿到报刊,让自我的价值辐射更多的教师群体,让别人有可以借鉴和模仿的本领,也间接实现了自我价值。
要做助力学校发展的推动者
一所学校高质量的运转靠的不仅仅是学校管理者的顶层设计、学校文化的熏陶……其核心在于教师发展,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积极响应时代号召,学习新思想,践行新理念,厚植育人情怀,以学校利益为核心,将学校的大我与个人的小我有机结合:潜心育人,率先垂范,做新课改的引领者和实践者;潜心管理,敢于实践,做教学改革的实干者;潜心研究,以研促教,做教师成长的助推人。
有人感慨:大师远去,再无大师。我却笃信:素琴弹复弹,会有知音知。先生先生了百年,后生后知在此间,让我们拒绝“微躺平”,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