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亲子作业不再“卷”,教育大有可为

□张小军

字数:1104 2024-06-19 版名:声音
  近日,杭州市临平区教育局在答复人大代表《关于减轻低年龄段家庭教育压力的意见建议》时表示,一些幼儿园的“花式”手工作业,成为家长之间的PK擂台,今后,会对各幼儿园强调,让亲子作业的量更合理化,亲子作业的要求和目的更清晰化。
  亲子作业,近看,可让家长和孩子拥有一个共同的话题和空间,彼此陪伴,增进感情;远看,可丰富孩子的感知、体验,启蒙孩子的任务、创造意识,发展孩子的动手、反应能力等。在鼓励素质教育、推进“双减”的当下,做亲子作业成了很多师生、家长工作生活的一种日常。
  但现实是,一些家长或欣赏不了童趣的美,或缺乏引导的耐心和能力,或没有指导的时间和精力,又想让孩子的作品在班级、学校里出彩,博取教师对子女的更多关注,就另辟蹊径,有的包办代劳,有的请人代做。有记者发现,在电商平台,“手工作业代做”已经成为一门生意,有的在产品简介里公开写着“可代做各种有难度手工,学前教育手工、中小学幼儿园各类手工作业、大学生手工作业”。
  对此,可能有人会说,这是家长的教育观念出了问题。但笔者认为,这个病根还得从教育身上来查找。记得网上曾出现过一个关于“幼儿园布置手抄报作业”的讨论。在讨论中,有网友感叹“这简直是亲子关系杀手!”也有网友发出灵魂拷问“这到底是给谁做的?”从中不难看出,代做、购买作业现象早已有之,原因不单是家长爱慕虚荣、追求功利,也在于学校引导出了问题。
  事实上,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也是教育的分内之事。比如,2015年10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和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都将“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列为学校的工作内容之一。
  治理亲子作业“卷”起来,不让亲子作业成为家长之间的PK擂台,教育要走在前头。一方面,教师要寻找恰当的机会、使用适当的方式,给家长讲清亲子作业的目的和意义,让家长抓住亲子作业的限定词“亲子”,多在陪伴与指导的过程上下功夫,多关注孩子的感知度、专注度、体验度,少在作业的美观、完整、新颖程度等方面纠缠。
  另一方面,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要把准质和量的尺度,不搞频繁布置、拒绝超纲布置、尽量弹性布置,减少作业完成的数量和难度;评价作业时,要以“孩子完成”为最重要指标,对那些幼稚、粗糙,但能看得见学生付出的作品充分肯定,对那些精致却看不见学生付出的“代工作业”敢于说“不”,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作业观,消除攀比心理,陪而不“卷”。
  再往上溯,出现这样的问题,也与学校在指导、评价教师工作和教育管理部门指导、评价学校工作时看重作业的数量与质量有关。对此,相关方面则要在这一方面建立科学规范的方法和标准,为教师做好上述工作注入足够的勇气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