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信
□杨绳岭
字数:1996
2024-06-19
版名:文苑
听到砰砰的敲门声,老陈一激灵从沙发上跳起来,跑过去开门,他知道是女儿出去玩回来了。
“呀,小可爱回来了!”门一开,老陈就亲昵地跟女儿打招呼。
看着女儿的小脸,老陈心里是真不舍:明天是五一假期最后一天,也是返校的日子,2000公里外的广西三江县同样有群“小可爱”在等着老陈,是他的学生们。
老陈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一名普通民警,现在广西某山区村落学校支教任初一班主任。2000年,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出支教通知后,老陈辗转一夜,第二天红着眼和妻子商量。犹豫不是担心妻子不支持,多年的军嫂、警嫂身份让她能够独立撑起这个家,更不是担心山区乡村环境的艰苦,农村长大的老陈熟悉起山区环境来非常迅速,迟迟没下定决心还是因为舍不得自己的小家。当兵近二十年,和家人聚少离多,老陈总觉得亏欠家人太多。前些年,部队整体转隶,组织出台暖心惠警团圆政策,像老陈一样多年两地分居的民警们结束两地生活,调动到离家近些的单位,新单位逢年过节开展“警嫂探班”“警娃进警营”等温馨活动,游荡了半辈子的老陈终于和家人团圆了。如今再远走他乡,一走至少要几个月,老陈打心里舍不得。
“爸爸,明天要走了吗?”女儿走过来,轻轻的一句话像一记重锤击在了老陈心里。
心里一拧,老陈快速管理好表情,“是啊宝贝儿,那边的小哥哥小姐姐们等着爸爸去上课,这一次要离家两三个月,不能陪你,想爸爸了就打视频电话。”老陈轻描淡写地说。
“嗯,好吧。”女儿很坚强,或许是从小习惯了爸爸“有事”要出家门。
“我给婉婷姐姐写了回信,你要帮我带给她。”女儿递过来一页粉红的折叠纸。
谢婉婷是老陈班里的一个女学生,个不高,清瘦,穿着朴素,话不多但非常遵守纪律,学习认真成绩也很好。让老陈不解的是,开学一月后,一向早到教室的婉婷连续一周见不到人,既没请假也没任何消息。周六一早,老陈决定去她家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村民们听说老陈是来家访的老师,都热情地指路,找婉婷家倒不难,只是,山路崎岖,平日里村民们半小时的路程,老陈走了四十多分钟,两次还差点崴了脚。
尽管早有预期,也想了几种可能的情况,站在婉婷家门前,老陈还是心里一紧,与邻居家相比,婉婷家矮小破旧,家里看不到几件像样的家具,屋内阴暗潮湿,一张一平米左右的木头桌子加上几个木凳子组成了餐桌,也是婉婷的学习桌,说学习桌还算奢侈,放学回到家的婉婷几乎没时间趴下来学习,家里养着两头猪和十多只鸡,门前还种着半亩菜园,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年迈干不了重活,两个弟弟一个6岁一个3岁,帮不了大忙,放学的婉婷是家里的劳动主力,割猪草养鸡种菜等全由她一人撑着。忙家务耽误学习还让人理解,不能让人理解的是村民们落后的理念,远离城市的空间,隔开了距离也隔开了人们的认知,村民们大多信奉“女伢子长大了要嫁到别人家,终究是别人家的人,学多了没用”。家访回来,婉婷爷爷奶奶的话一直萦绕在老陈耳边。
返校路上,老陈一直思考,“帮穷是个技术活,帮难更要讲科学!”连续几个晚上,老陈都拨通了婉婷父母的电话,做他们的工作,讲学习对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性,讲现实困难与长远幸福生活的联系,几番努力,终于说通了婉婷父母,让婉婷重返校园。随后的日子里,老陈开始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资源,主动走访报告政府相关部门,广泛联系责任企业,成功联系到助学基金,推荐了多名家庭困难学生与爱心人士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每名困难学生每年可获得2400元资助。“不管自己以后还来不来支教,每年的春秋两个学期都会奖励获奖孩子,实现励学促学的传递和延续。”从机制上解决了助学成长的事,老陈才真正放下心来。
重新回到校园的婉婷笑容多了,和老师同学们交流得多了,人变得越来越开朗,被同学们选为学习委员,更积极地参与班级各类活动。课下,懂得感恩的婉婷主动帮老陈“翻译”当地方言,介绍风俗文化,老陈也很快融入到驻地的学习生活。闲聊时,老陈也常说起女儿的一些事情,婉婷也知道陈老师家里有个年龄相仿的“妹妹”。
五一假前三天没老陈的课程,他决定回家看看,婉婷找到老陈说给“妹妹”写了封信,希望陈老师帮着带回去。女儿能千里之外多个“姐姐”,老陈也乐于传递信件。
时间一晃,寒假到了。翻看孩子们期中考试试卷,老陈特别欣慰,付出终有回报,孩子们成绩普遍提高了一大截。讲评、发奖状、放假,老陈特意留下婉婷,好奇地问:“和我女儿写信聊了啥呀?”婉婷笑了:“我这张满分的试卷连同这封信,帮我带给‘妹妹’吧。”
2000多公里距离,飞到家时已是晚上,进门迎来妻女的欢笑,老陈卸下一天赶路的疲惫,妻子高兴地诉说女儿的变化:“学习进步了,人更懂事了。”女儿迎面问起了广西“姐姐”的情况,老陈拿出婉婷的试卷和书信,女儿高兴地拍手跳起来:“哇!姐姐真棒,姐姐真棒!”
看女儿开心,老陈又问起信的事,才知道女儿写信介绍了自己学校发生的事情和城市的面貌变化,邀请“姐姐”有机会到城里做客,一起去看大海,“姐姐”也写信介绍了山里的环境,相约在某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一起去爬山……
“呀,小可爱回来了!”门一开,老陈就亲昵地跟女儿打招呼。
看着女儿的小脸,老陈心里是真不舍:明天是五一假期最后一天,也是返校的日子,2000公里外的广西三江县同样有群“小可爱”在等着老陈,是他的学生们。
老陈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一名普通民警,现在广西某山区村落学校支教任初一班主任。2000年,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出支教通知后,老陈辗转一夜,第二天红着眼和妻子商量。犹豫不是担心妻子不支持,多年的军嫂、警嫂身份让她能够独立撑起这个家,更不是担心山区乡村环境的艰苦,农村长大的老陈熟悉起山区环境来非常迅速,迟迟没下定决心还是因为舍不得自己的小家。当兵近二十年,和家人聚少离多,老陈总觉得亏欠家人太多。前些年,部队整体转隶,组织出台暖心惠警团圆政策,像老陈一样多年两地分居的民警们结束两地生活,调动到离家近些的单位,新单位逢年过节开展“警嫂探班”“警娃进警营”等温馨活动,游荡了半辈子的老陈终于和家人团圆了。如今再远走他乡,一走至少要几个月,老陈打心里舍不得。
“爸爸,明天要走了吗?”女儿走过来,轻轻的一句话像一记重锤击在了老陈心里。
心里一拧,老陈快速管理好表情,“是啊宝贝儿,那边的小哥哥小姐姐们等着爸爸去上课,这一次要离家两三个月,不能陪你,想爸爸了就打视频电话。”老陈轻描淡写地说。
“嗯,好吧。”女儿很坚强,或许是从小习惯了爸爸“有事”要出家门。
“我给婉婷姐姐写了回信,你要帮我带给她。”女儿递过来一页粉红的折叠纸。
谢婉婷是老陈班里的一个女学生,个不高,清瘦,穿着朴素,话不多但非常遵守纪律,学习认真成绩也很好。让老陈不解的是,开学一月后,一向早到教室的婉婷连续一周见不到人,既没请假也没任何消息。周六一早,老陈决定去她家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村民们听说老陈是来家访的老师,都热情地指路,找婉婷家倒不难,只是,山路崎岖,平日里村民们半小时的路程,老陈走了四十多分钟,两次还差点崴了脚。
尽管早有预期,也想了几种可能的情况,站在婉婷家门前,老陈还是心里一紧,与邻居家相比,婉婷家矮小破旧,家里看不到几件像样的家具,屋内阴暗潮湿,一张一平米左右的木头桌子加上几个木凳子组成了餐桌,也是婉婷的学习桌,说学习桌还算奢侈,放学回到家的婉婷几乎没时间趴下来学习,家里养着两头猪和十多只鸡,门前还种着半亩菜园,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年迈干不了重活,两个弟弟一个6岁一个3岁,帮不了大忙,放学的婉婷是家里的劳动主力,割猪草养鸡种菜等全由她一人撑着。忙家务耽误学习还让人理解,不能让人理解的是村民们落后的理念,远离城市的空间,隔开了距离也隔开了人们的认知,村民们大多信奉“女伢子长大了要嫁到别人家,终究是别人家的人,学多了没用”。家访回来,婉婷爷爷奶奶的话一直萦绕在老陈耳边。
返校路上,老陈一直思考,“帮穷是个技术活,帮难更要讲科学!”连续几个晚上,老陈都拨通了婉婷父母的电话,做他们的工作,讲学习对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性,讲现实困难与长远幸福生活的联系,几番努力,终于说通了婉婷父母,让婉婷重返校园。随后的日子里,老陈开始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资源,主动走访报告政府相关部门,广泛联系责任企业,成功联系到助学基金,推荐了多名家庭困难学生与爱心人士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每名困难学生每年可获得2400元资助。“不管自己以后还来不来支教,每年的春秋两个学期都会奖励获奖孩子,实现励学促学的传递和延续。”从机制上解决了助学成长的事,老陈才真正放下心来。
重新回到校园的婉婷笑容多了,和老师同学们交流得多了,人变得越来越开朗,被同学们选为学习委员,更积极地参与班级各类活动。课下,懂得感恩的婉婷主动帮老陈“翻译”当地方言,介绍风俗文化,老陈也很快融入到驻地的学习生活。闲聊时,老陈也常说起女儿的一些事情,婉婷也知道陈老师家里有个年龄相仿的“妹妹”。
五一假前三天没老陈的课程,他决定回家看看,婉婷找到老陈说给“妹妹”写了封信,希望陈老师帮着带回去。女儿能千里之外多个“姐姐”,老陈也乐于传递信件。
时间一晃,寒假到了。翻看孩子们期中考试试卷,老陈特别欣慰,付出终有回报,孩子们成绩普遍提高了一大截。讲评、发奖状、放假,老陈特意留下婉婷,好奇地问:“和我女儿写信聊了啥呀?”婉婷笑了:“我这张满分的试卷连同这封信,帮我带给‘妹妹’吧。”
2000多公里距离,飞到家时已是晚上,进门迎来妻女的欢笑,老陈卸下一天赶路的疲惫,妻子高兴地诉说女儿的变化:“学习进步了,人更懂事了。”女儿迎面问起了广西“姐姐”的情况,老陈拿出婉婷的试卷和书信,女儿高兴地拍手跳起来:“哇!姐姐真棒,姐姐真棒!”
看女儿开心,老陈又问起信的事,才知道女儿写信介绍了自己学校发生的事情和城市的面貌变化,邀请“姐姐”有机会到城里做客,一起去看大海,“姐姐”也写信介绍了山里的环境,相约在某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一起去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