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以共进,研以致远

□郑文庆

字数:1317 2024-06-16 版名:知行
  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革新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特别是“5G+专递课堂”的应用,为教研共同体的形成提供了可能。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尚思小学在“5G+专递课堂”的探索实践中,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主动实践,探索专递模式
  课前精打磨,“磨”出深度。为更好地实现课堂的增效提质,学期初,“5G+专递课堂”三所联盟校老师通过云端共研教材,共同探讨新学期同步课堂教学策略,制订教学方案。课前准备经历了“分—合—分”的过程,经过反复打磨,思维一次次碰撞,教学目标的提炼更精准,教学环节的设计更合理,教学细节的凝练更到位,教学效果也随之提高。如,三校的执教者经常在“5G+专递课堂”群里提前一周商定要上课的课题,根据各班的学情,共同探讨,把握重点,进行教学设计,设计适合各班的预学单让孩子们做好预习准备。
  课中重互动,“动”出宽度。受到5G技术实时呈现与情景项目式教学的双重影响,5G环境下的“双师”课堂,师生积极互动,双班学生都能实时观察到彼此的学习状态,自觉形成互相监督、互相熏陶激励的学习机制,从而使每一位学生自发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从“看别人上课”变为“我正在上课”。
  课后常反思,“思”出高度。“5G+专递课堂”不是随着课堂教学的结束而结束,它还要经历一个再生成、再提升的过程。真正有效的“5G+专递课堂”,是反思的生成;只有经过反思,“5G+专递课堂”才会变得更有效。在“5G+专递课堂”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要胸怀未来教育的思想,在进行共性化教育的同时,更需要培养具有个性化品质的人。
  发现不足,明晰改进方向
  师生互动频率较低。互动教学中主要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小组,缺乏学生间的互动。主讲教师与三个班级100多名学生在线交流,师生对话交流的机会是有限的,师生之间的了解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交流的效果也有限。
  课堂讨论深度不够。受时间与空间限制,小组讨论仅仅停留在本校学生层面,学生无法跨校相互讨论,且没有延伸到学生课后作业及学习方法上。
  课堂知识容量较少。因为要面向三个班级教学,并且还有设备传输时的延迟,一堂课的教学任务要比正常课的内容少。
  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相长
  疏通堵点:总结经验,提炼做法。在全面总结前阶段工作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5G+专递课堂”试点工作的开展,强化理论学习、集中研讨和分学科磨课。
  打造亮点:以点带面,形成特色。对照新课标和“5G+专递课堂”的相关要求,开展全方位的自我评估,总结成果,撰写报告,收集整理各种档案资料,梳理成功经验和成功案例,提炼“5G+专递课堂”实践研究特色做法,形成成果汇编或在教育报刊发表,推广应用,突出示范引领作用。
  突出重点:课题引领,加强研究。立足市级、县级立项课题加强研究,进一步探索“5G+专递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方式、策略,增强教科研能力,让学校教科研制度走上规范化、高效化。
  破解难点:巩固成果,汇报展示。促使全体教师参与示范引领,开展“5G+专递课堂”展示课、汇报课等,借力“5G+”优势,倒逼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赋能“双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教以共进,研以致远。我们将以新课标理念为方向,乘上“5G+专递课堂”的东风,以国家质量监测为契机,乘势而上,迎难而上,深化教学改革,全力提升教学质量,共同谱写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