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董 锋
字数:1537
2024-06-16
版名:教育理论
《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科学命题”。一石激起千层浪,老师们倍感压力:没有考纲指引方向,怎么教?有些命题人心存疑虑:没有考纲,怎么出题?可见,无“纲”时代的来临,让我们每一位从教者都不得不深思,自己的课堂究竟要发生怎样变化。
结合学校实际,我们持续探索并逐步形成以“教学大比武”为抓手,“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包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课堂总结三个基本环节。问题设计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即通过整体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目标、学生应学习的知识、应掌握的技能、应发展的能力和非智力因素为基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第一 提出问题
问题导向课堂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以知识和能力为两条主线展开的教学过程。上课一开始,教师将问题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根据问题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则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需要,适时调整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时间和教学方法点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循环探究过程,直至学生独立或合作成功解决问题。问题设计要分层次,问题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决定着教学的效益。按照问题之间的逻辑联系,将结构化问题分为一级问题、二级问题、三级问题……N级问题。一级问题难度系数大、抽象程度高、意义广泛,而二、三级问题相对于一级问题来说,难度系数和抽象程度上都要降低,意义更加具体,或者二、三级问题相对于一级问题来说,在提问角度、描述方法和表达方式都有一定的变化。
另外要强调的是,问题设计要坚持教师集体备课,在备课过程中,对来源不同的问题做筛选、提炼或归纳,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思考思路和解决途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 解决问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引出问题情境,展开学习活动;一方面也要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或引导,或解答,巡视活动的效果,保持良好的秩序,保证学生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效果。如靳敏老师设计《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课时,首先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典故导入,以激发学生对本词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拉近;设计学习流程:一读,设置字音检测,引导学生朗读准确、流畅地朗读;二读,让学生在结合注释理解大意的基础上,以“上阙描写了什么场面?哪一个词中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下阙哪个词表达了作者的情怀?”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大意;三读,设置“文章引用的三个典故是什么?分别有哪些表达效果?”等问题引导学生体验感受,整个课堂以“读”贯穿始终,以问题为导向,层层深入,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样的课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与教师、同学、课文之间的对话互动,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生成和情感变化,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第三 课堂总结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构建呈现给学生,同时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分析与评价,还要指导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拓展知识丰富度,帮助学生形成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构建,而不是复制知识。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协作交流能力,能够善于发现问题,提炼问题,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逐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良好个性品质,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作者单位:陕西省大荔县冯村镇初级中学)
结合学校实际,我们持续探索并逐步形成以“教学大比武”为抓手,“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包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课堂总结三个基本环节。问题设计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即通过整体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目标、学生应学习的知识、应掌握的技能、应发展的能力和非智力因素为基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第一 提出问题
问题导向课堂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以知识和能力为两条主线展开的教学过程。上课一开始,教师将问题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根据问题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则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需要,适时调整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时间和教学方法点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循环探究过程,直至学生独立或合作成功解决问题。问题设计要分层次,问题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决定着教学的效益。按照问题之间的逻辑联系,将结构化问题分为一级问题、二级问题、三级问题……N级问题。一级问题难度系数大、抽象程度高、意义广泛,而二、三级问题相对于一级问题来说,难度系数和抽象程度上都要降低,意义更加具体,或者二、三级问题相对于一级问题来说,在提问角度、描述方法和表达方式都有一定的变化。
另外要强调的是,问题设计要坚持教师集体备课,在备课过程中,对来源不同的问题做筛选、提炼或归纳,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思考思路和解决途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 解决问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引出问题情境,展开学习活动;一方面也要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或引导,或解答,巡视活动的效果,保持良好的秩序,保证学生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效果。如靳敏老师设计《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课时,首先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典故导入,以激发学生对本词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拉近;设计学习流程:一读,设置字音检测,引导学生朗读准确、流畅地朗读;二读,让学生在结合注释理解大意的基础上,以“上阙描写了什么场面?哪一个词中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下阙哪个词表达了作者的情怀?”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大意;三读,设置“文章引用的三个典故是什么?分别有哪些表达效果?”等问题引导学生体验感受,整个课堂以“读”贯穿始终,以问题为导向,层层深入,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样的课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与教师、同学、课文之间的对话互动,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生成和情感变化,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第三 课堂总结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构建呈现给学生,同时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分析与评价,还要指导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拓展知识丰富度,帮助学生形成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构建,而不是复制知识。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协作交流能力,能够善于发现问题,提炼问题,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逐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良好个性品质,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作者单位:陕西省大荔县冯村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