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实践探究

□范希廷

字数:2794 2024-06-16 版名:教育理论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然而,当前的体育教学依然存在体育活动内容老套,活动主体、形式单一,“学、练、赛”分离等现象。

  笔者认为,从学习的角度来说,体育教学中的“学”自然是基础,“练”则是提高,“赛”便是运用。而小学体育实施“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必须坚持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以课堂教学中的体育课为主阵地,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必须的基本运动技能,同时提供更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练习,巩固并运用所学运动知识和技能。这需要每天辅助融合大课间体育活动、体育社团活动、课外运动等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展示能力和比赛的舞台,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学生体验运动的魅力,领悟体育的意义,进而养成真正的体育习惯,达到提升体能、成为四有新人的根本目的。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具体做法。
  一、以体育课为主阵地,提高学生解决体育与健康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体育与保健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体育技术、技能,从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此,教师应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情况来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新颖、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参加“三环节”体育活动。
  第一环节准备(开始)部分力求新颖、活泼、有趣。过去体育教师上课一般是:“整队、报数、慢跑、做操”或者“头部运动、肩绕环、阔胸振臂、体前交叉、弓步压腿”等热身活动。现在,我们从新颖、实用、可行、有效的角度出发,提前备足配齐上课的活动器具,精心布置场地器材,设计各个教学过程的前后过渡环节,以及场地转换的行进路线等,加入了许多趣味练习,如:“请你跟我这样做”“反口令练习”“高人和矮人”等活动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采用“斗鸡”“抓尾巴”“踩影子”等对抗性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运动激情。这样,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第二环节基本部分力求活泼、新颖。针对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等心理和行为特点,基本部分的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的动作示范、重点讲解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机结合,学生的集体学练、小组学练与个人学练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些高难度动作,先分解动作的重难点,让学生在自主尝试、反复实践中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有些重复练习,教师进行适当处理,比如同样是掷准练习,今天练习“打靶”,明天改练为“打野鸭”,今天用的掷准物体是“箩筐”,明天改换成“汽球”;还有的老师把垒球投准练习比喻成解放军打靶,把障碍跑练习比喻成红军长征,或将整节课的学习内容编成“铺石过河”类的故事情景,故事内容环环相扣相连,吸引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还有把跑步、立定跳远等常规性项目,采用比赛、游戏等形式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基本部分是体育教学的主体,只有设计出互动良好的完整学习活动,将“学、练、赛”有机结合,学生才能充分运动起来,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得。
  第三环节结束部分力求轻松愉悦。我们“因课施教”,既让不同课型的身心放松都达到应有的效果,又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使上课时的兴奋度逐渐下降至安静状态。跑、跳、投等田径类项目,放松练习的重点放在上、下肢上,一般采用趣味性较强的抖动揉捏或搞怪的肢体舞蹈,引起学生的兴趣;体操类项目一般让学生在动感音乐伴奏下集体跳小型舞蹈,或做“石头、剪刀、布”等小型游戏;球类项目一般排成四路横队,集体进行抖动放松或在教师的口令引导下做意念放松。
  二、以大课间活动为辅助,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
  大课间活动是课内体育教学的有效延伸,是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常用辅助手段。通常大课间活动包括集体课间操和班级特色活动两类。
  集体课间操,我们把《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传统美文以及手语操等与广播体操进行了巧妙融合,每周一三五时间,孩子们在朗朗上口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经典诵读声中,踢腿、跳跃、伸腰,利利落落地挥动着身体的各个关节,翩翩起舞。每周二四时间,孩子们跟着做手语操等舞蹈类体操。经典课间操,寓古典文化于健体之中,集韵律体能运动与心灵滋养为一体,整个校园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踏着轻松自然的节拍,运动,摇摆,体育与艺术完美结合,陶冶了学生情操,锻炼了学生身体。
  班级特色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自由选择项目,以班级为单位在操场规定的区域内活动,一、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主要做一些趣味游戏,如:跳方格、跳绳、踢毽、跳皮筋、丢手绢、掷沙包及乡土民间小游戏;三、四年级学生进行广播体操比赛、队列队形练习、打乒乓球、跳绳、踢毽、摇呼啦圈等活动;五、六年级喜欢球类,有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多个项目,还有纵跳、原地高抬腿跑、俯卧撑、蛙跳、12分钟耐力跑等有氧耐力性活动。
  学生的身体状况千差万别,班级特色活动多种多样,相对于有一定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的体育课和课间操来说,没有压力,没有规范,学生全身心完全放松,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以特色体育社团为载体,搭建体育特长生多元发展的舞台
  特色体育社团是校园体育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我们以学生社团为抓手,努力培养体育爱好生的体育精神和竞技意识,使学生在校期间每年至少掌握一项运动技能。
  体育运动与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的腰鼓社团是我们组建的最大的一支队伍,鼎盛时期能达到四百人。为了让社团内的每个孩子学会打腰鼓,我们独创了“看录像加小老师演示”两结合的学习方法,运用学校多媒体网络,从网上下载传授腰鼓技法或者表演场面的视频,师生一起边看边练习。另一种学习方式是聘请原腰鼓队的成员当小老师,现场示范。遇到看不明白的动作,师生一起边看录像边讨论,边徒手表演。为了让腰鼓社团代代传承下去,每年至少需要组织一次腰鼓比赛。
  其他毽子社团、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社团的活动,主要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锻炼身体、达标争优”活动。定期组织开展篮球、乒乓球、踢毽子、跳绳、仰卧起坐、掷实心球、投沙包、立定跳远、短跑、中长跑等各种比赛活动。以赛促练、促学,定期为国家输送优秀体育人才。
  另外,我们还充分发挥校外活动的独特功能,对一些比较容易在家中完成的项目如仰卧起坐、立定跳远、跳绳等,以布置家庭作业的形式进行,增加学生练习的时间,促进校内校外活动的有机结合,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外体育活动环境。
  总之,小学体育“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应多渠道、多形式实施,建立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之上,学生年龄越小,越要注重趣味性,要将趣味运动、做游戏、小组比赛、小规模班级比赛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宽严相济,张弛有度。
  (作者单位:山东省安丘市兴安街道白芬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