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崂山

□素 心

字数:1506 2024-06-12 版名:文化
  西江月·崂山太清宫
      蒲松龄
  独坐松林深处,遥望夕阳归舟。
  激浪阵阵打滩头,惊醉烟波钓叟。
  苍松遮蔽古洞,白云霭岫山幽。
  逍遥竹毫拿在手,描写幻变苍狗。

  齐鲁大地,历史悠久,山川竞秀,风光无限。每提名山,首推五岳独尊的泰山。然而,《齐记》中亦有“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的记载。素有“海上名山第一”的崂山因其独特的地理、历史、人文成为一方瑰丽迷人的人间胜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句话似乎是为崂山独撰的。崂山自古被称为”神仙窟宅”“灵异之府”。它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古代又曾称牢山、劳山、鳌山等,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位于黄海之滨,崂山的最高峰名为巨峰,主峰海拔1133米,又称崂顶。有诗云:“海角天涯名景胜,秦皇汉武屡敕封。古来游仙知多少,元君老子初相逢。”崂山素以道教文化著称,备受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推崇,在此留下了千古遗迹。
  崂山气韵,集于太清。太清宫,又名“下清宫”,在崂山众多的道教庙殿当中,太清宫是有记载的最早的崂山道教祖庭,是崂山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一处道观。始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迄今已有2160多年的历史。它位于崂山南麓老君峰下,三面环山,一面向海,形成山海相依的独特景观。建筑风格为青石灰瓦,古朴无华,体现了道家“清静无为”“修身养性”的思想境界。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之为“太上老君”。2016年,在老君峰下,于太清宫后山建成高达50米的世界上最大的老子像。老子像形貌根据唐代“画圣”吴道子所画老子形貌,并借鉴孔子赞叹“老子犹龙”而设计,现已成为崂山南线全新的旅游标志景观。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铜像下面的石座上刻有小篆的《道德经》全文,道家深厚的思想内涵与崂山自然生态互为诠释,浑然天成。
  崂山灵秀,人文荟萃。最让人们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崂山道士。据说崂山道士是蒲松龄在太清宫内的书写亭构思而成的。传说蒲松龄月夜独坐亭中冥思苦想,忽见对面墙上有人倏然而过,像是穿墙而去,发现原来是送茶道士的影子。这一幕让蒲松龄思路大开,塑造了崂山道士这一妇孺皆知的文学形象,这面墙也被称为“穿墙壁”,成为太清宫的一个景点。蒲松龄与崂山有着不解之缘,据《蒲松龄年谱》记载:康熙十一年(1672年)夏天,蒲松龄与友人同游崂山,并且非常幸运地看到了海市蜃楼,蒲松龄则写了《崂山观海市作歌》。蒲松龄在太清宫寄居时,创作了短篇小说《香玉》《崂山道士》,据说《香玉》即以崂山上清宫白牡丹的传说和太清宫的耐冬为题材,《聊斋志异》中《成仙》《海公子》等故事也都涉及崂山,他的诗句“逍遥竹毫拿在手,描写幻变苍狗”可谓诗意的自画像。崂山的瑰丽多姿为蒲松龄的小说注入了奇幻浪漫的情思,景以人显,一座奇山和一位文豪相互成全。
  崂山三绝,名扬天下。崂山有三绝,耐冬花、崂山茶和崂山矿泉水。崂山茶相传由丘处机、张三丰等崂山道士自江南移植亲手培植而成,数百年为崂山道观之养生珍品。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古茶树群逐渐走向枯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山东省推行南茶北引政策,首选地方是素有“北方小江南”之称的太清宫林区。这里冬暖夏凉,雨水较多,茶树终于在崂山林场得以引种成功,结束了中国北方不能种茶的历史。名山蕴名水,名水育名茶,崂山矿泉水水质优异,“仙山圣水崂山茶”美名远播。耐冬为山东人对山茶花的称呼,耐冬花期一般在11月至来年5月,大地银装素裹,绿树红花,迎风怒放,红白相映,傲凌霜雪,故而得名“耐冬”,蒲松龄将其描绘成一位美丽动人的花仙子,名为“绛雪”。耐冬现已成为青岛市花。
  当我们在喧闹的世界里渴望放缓脚步、回归自我,那就和崂山来一场心灵之约吧。如诗仙李白所云,“劳山餐紫霞”“闲与仙人扫落花”,漫步魅力崂山,体验人间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