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校园霸凌”更要念好“后半篇文章”

□许朝军

字数:1347 2024-06-05 版名:声音
  17岁的鄂尔多斯女孩琳琳(化名)原本是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专班的一名学生,2023年被多名同学以逼迫去酒吧陪酒、下跪、抓头发、抽耳光等方式多次殴打欺凌。事发后琳琳家长报案,四名殴打琳琳的学生获刑。由于遭遇长期的校园霸凌,琳琳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不得不换了一所学校就读。但没想到的是,获刑的同学家长又举报琳琳转学违规。今年5月16日开始琳琳被老师通知不能在新学校上学了。(5月29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奔流新闻)

  每起“校园霸凌”背后,都是被害人无法抹去的创伤和阴影。令人庆幸的是,获悉女儿在校被霸凌后,琳琳家长拿起法律武器维权。后来,学校开除了四名打人学生,法院依法分别判处四名打人者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到缓刑不等。由于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琳琳也不得不换了另外一所学校借读。从表面上看,这起“校园霸凌”似乎画上了句号,但事实远非人们想象。一方面,个别涉事被告人家属多次网络投诉判决不公,并以被告人患精神病为由上诉,后被判处维持原判。另一方面,个别获刑被告学生家长举报琳琳违规借读,导致琳琳被通知退学,家长多次到学校和地方教育部门反映未获解决。这对于被伤害对象而言,无疑是“二次伤害”。
  “校园霸凌”事件发生后,人们最期待的结果是最快速调查结案,最大程度减少负面影响和对当事人的危害。从案件查处角度确实可以快办快结,但事实上“校园霸凌”都不会如此迅速“案结事了”,对于“校园霸凌”案事件而言,更需要秉持一种科学理性“案结事未了”心态,念好“后半篇文章”。
  现实中,几乎每起“校园霸凌”背后都隐藏着家庭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交际矛盾处置缺陷以及法律法规意识淡薄问题等。这些根源性问题不解决,“校园霸凌”永远画不上句号。同样,“校园霸凌”发生后都是输家,如果不及时通过心理抚慰引导干预,及时科学消除当事人所受身心伤害,如果施暴者不能真正认错伏法承担后果,如果相关监护人认识不到“校园霸凌之后都是输家”,会不会出现霸凌者继续为非作歹最终酿成更大祸患,霸凌者及其监护人会不会因想不通而像本案当事人家长一样“胡搅蛮缠”,进而出现和产生衍生祸患及后续伤害,这些都难以预料。与此同时,相对于教育部门和学校以及社会职能部门而言,处理一起“校园霸凌”容易,但从根本上化解和消除“校园霸凌后患”不容易,有关方面必须秉持“案结事未了”心态,做好处理“校园霸凌”案事件的后续关爱延续工作。比如,要及时有效解决好本案当事人琳琳的借读就学问题等,而绝不能让衍生祸患导致二次伤害上演。
  处理“校园霸凌”要秉持理性“案结事未了”心态,科学念好“后半篇文章”,需要教育、学校、公安和司法援助、工青妇等职能部门组织积极而行,主动而为,合力从司法援助、心理抚慰、生活帮扶等方面入手,对当事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干预,不仅要通过更换学习成长环境、消除后患影响等,助力其走出成长沼泽地,帮助受害方放下包袱、走出阴影、拥抱阳光,更要教育引导违法犯罪对象正确面对错误,承担犯罪成本,主动矫治改造自我。另外,对身处“校园霸凌”的当事监护人更要强化普法教育引导,让其正确认识被监护对象的错误以及产生原因,认识到监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形成教育转化犯错未成年人改造干预合力,为彻底消除青少年成长隐患,从根本上根治“校园霸凌”行为发生创造积极社会氛围和法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