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启智润心”种在课堂里
□吴春来
字数:1448
2024-06-05
版名:成长
2023年2月,有幸参加教育部新时代名师培养对象集中培训,听完王嘉毅副部长的报告后,我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一行字:三尺讲台,一生荣光;一念家国,一生守望。
践行教育家思想,争做新时代大先生,是我们这个群体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担当。“启智润心”是教育家思想内涵的重要部分。践行教育家思想,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做一件件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实实在在的事情。一生荣光与一生守望,皆在课堂。无论工作岗位如何变化,我一直坚守在课堂,努力把“启智润心”种在课堂。
课堂上要种下“真”的种子
2024年3月15日,广州市南沙区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启动仪式上,我执教《竹石》,课后一位老师跟我说:“第一次看到这么真实的课堂,没有提前见学生,更没有告知所学内容,我们以前请专家上课都是彩排好的。”公开课一直被大家诟病,原因种种,其中之假,尤为突出。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以,公开课,我一定要让大家看到真课堂,老师真教,学生真学。执教此课,我带着基础不好的一群学生在舞台上上课,把公开课上成了家常课,学生在课堂上有看得见的进步。课堂是教书育人最好的地方,没有了真,何来“润心”呢?没有了真,遑论“启智”啊!
课堂上要种下“善”的种子
执教《天上的街市》,我要一位同学评价另一位同学的朗读,他评价道:“他刚刚有一个字读错了,‘定然是不甚宽广’的‘甚’,他读成了‘堪’。”那位男生面有难色。我高兴地点评道:“真认真!他非常清楚地听出了你的错误,说明他很尊重你。我们在听别人朗读时要放下手中的事情,认真地听,这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美德。”让尊重成为一种习惯,善莫大焉。学生读错了,可以重来,但如果没有尊重的意识,很有可能他的心灵会受到伤害。
课堂上要种下“美”的种子
《竹石》公开课上,一位男生与一位女生一起主持,而男孩没有说出半个字,只是微笑着站立在那,静静地望着台下的老师们。而我却号召同学们为他鼓掌喝彩。这是第二次给他上课,第一次上课时,他应邀到台上胆怯地说:“我很害怕,我的腿都在抖。”而这一次,面对近600名老师听课,他勇敢地站在舞台上,且十分自信,虽然紧张得没有说出半句话。这份进步,对他而言是重大的。课堂上要关注到孩子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所谓“润心”即让心灵得以滋养。当我要求所有学生为这位男孩鼓掌时,他高兴地抿着嘴,眼角神采飞扬。课堂上,多让学生到讲台上展示,让他们从不敢到敢,从不会到会,从不美到美。每一次展示,都会增加一份自信。教育,在于让孩子去展示,让自信的种子在他们心中发芽,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没有老师的爱,何来学生的自信。
课堂上要种下“思考”的种子
《未选择的路》示范课上,我说:“作者久久伫立,是一种怎样的形象?”有的学生说,是孤独的;有的说,是犹豫的;有的说,是谨慎的……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丰富了诗歌的内涵。种下思考的种子,也需要让学生们有质疑精神。《木兰诗》公开课上,一女生问:“花木兰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学生展开了讨论,有男生说,花木兰是文学形象,是否真实已经不重要。我非常赞同这位男生的观点,我鼓励道:“有这样的思考未尝不可。有人说创造来自错误,我们可以想象,可以推断。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过还是需要博览群书。我希望同学们多多积累,好好读书。”
教育家要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启智润心与因材施教不可分割,甚至可以这样说,只有懂得因材施教,才会真正懂得启智润心。教育是爱的事业,更是懂得如何爱的事业。把“启智润心”种在课堂里,就是要把育人思想种在课堂里。
践行教育家思想,争做新时代大先生,是我们这个群体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担当。“启智润心”是教育家思想内涵的重要部分。践行教育家思想,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做一件件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实实在在的事情。一生荣光与一生守望,皆在课堂。无论工作岗位如何变化,我一直坚守在课堂,努力把“启智润心”种在课堂。
课堂上要种下“真”的种子
2024年3月15日,广州市南沙区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启动仪式上,我执教《竹石》,课后一位老师跟我说:“第一次看到这么真实的课堂,没有提前见学生,更没有告知所学内容,我们以前请专家上课都是彩排好的。”公开课一直被大家诟病,原因种种,其中之假,尤为突出。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以,公开课,我一定要让大家看到真课堂,老师真教,学生真学。执教此课,我带着基础不好的一群学生在舞台上上课,把公开课上成了家常课,学生在课堂上有看得见的进步。课堂是教书育人最好的地方,没有了真,何来“润心”呢?没有了真,遑论“启智”啊!
课堂上要种下“善”的种子
执教《天上的街市》,我要一位同学评价另一位同学的朗读,他评价道:“他刚刚有一个字读错了,‘定然是不甚宽广’的‘甚’,他读成了‘堪’。”那位男生面有难色。我高兴地点评道:“真认真!他非常清楚地听出了你的错误,说明他很尊重你。我们在听别人朗读时要放下手中的事情,认真地听,这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美德。”让尊重成为一种习惯,善莫大焉。学生读错了,可以重来,但如果没有尊重的意识,很有可能他的心灵会受到伤害。
课堂上要种下“美”的种子
《竹石》公开课上,一位男生与一位女生一起主持,而男孩没有说出半个字,只是微笑着站立在那,静静地望着台下的老师们。而我却号召同学们为他鼓掌喝彩。这是第二次给他上课,第一次上课时,他应邀到台上胆怯地说:“我很害怕,我的腿都在抖。”而这一次,面对近600名老师听课,他勇敢地站在舞台上,且十分自信,虽然紧张得没有说出半句话。这份进步,对他而言是重大的。课堂上要关注到孩子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所谓“润心”即让心灵得以滋养。当我要求所有学生为这位男孩鼓掌时,他高兴地抿着嘴,眼角神采飞扬。课堂上,多让学生到讲台上展示,让他们从不敢到敢,从不会到会,从不美到美。每一次展示,都会增加一份自信。教育,在于让孩子去展示,让自信的种子在他们心中发芽,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没有老师的爱,何来学生的自信。
课堂上要种下“思考”的种子
《未选择的路》示范课上,我说:“作者久久伫立,是一种怎样的形象?”有的学生说,是孤独的;有的说,是犹豫的;有的说,是谨慎的……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丰富了诗歌的内涵。种下思考的种子,也需要让学生们有质疑精神。《木兰诗》公开课上,一女生问:“花木兰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学生展开了讨论,有男生说,花木兰是文学形象,是否真实已经不重要。我非常赞同这位男生的观点,我鼓励道:“有这样的思考未尝不可。有人说创造来自错误,我们可以想象,可以推断。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过还是需要博览群书。我希望同学们多多积累,好好读书。”
教育家要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启智润心与因材施教不可分割,甚至可以这样说,只有懂得因材施教,才会真正懂得启智润心。教育是爱的事业,更是懂得如何爱的事业。把“启智润心”种在课堂里,就是要把育人思想种在课堂里。